錦衣風流 第二八八章 三邊總制_頁2
得此戰否?」
劉大夏點頭道:「如何不記得?實為徹骨之痛。」
張懋道:「此戰敗因便是甘肅、寧夏、延綏各鎮奉命獨自承擔轄區內御邊任務,凡遇戰事,相互無協防職責,故延綏遇襲,各鎮因循固守本鎮,不敢輕易出動協防之故,導致延綏孤軍作戰。後先皇痛定思痛,決定設立三邊總制府,戰時可統一調度協防,但因種種原因,雖提出,但並未實行。」
劉大夏皺眉道:「也不必掩飾,未能實行的原因乃是因各鎮總兵中官和巡撫的抵制罷了,總以為在他們頭上多了一個節制之官,故而群起上奏摺反對,先皇考慮到眾人的意見,才暫緩行之。」
張懋點頭道:「劉大人記得很清楚,確實如此;宋大人剛才說我邊鎮反應緩慢,消息傳遞也不暢,老夫深有感觸;近幾年來,韃靼小王子統一各部,實力逐漸強大,叩關騷擾也極為頻繁,此番竟膽大包天到大軍入我境內圍攻皇上車駕之事,足見其猖獗程度;宋大人所提之事,老夫認為很簡單,立刻恢復三邊總制,協調西北延綏甘肅寧夏三邊兵馬,與東部大同宣府建立軍務聯動,遇有敵情,互通有無,聯動禦敵,方為解決之道。」
張懋的提議立刻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邊鎮總兵巡撫中官三足鼎立,遇事相互掣肘猶豫不決的事情已經發生過多次,每遇邊境戰事,多為敗績,此事已經成為邊鎮軍務毒瘤。中官便是內廷派出的太監,大堂之上往往是中軍官居中而坐,左右是巡撫和總兵官,遇到需要決斷的事情,三人相互別着馬腿,中官仗着內廷勢力往往亂下決定,不懂軍務之人亂下決定,能有什麼好處?
很多人都看得出這種弊端,弘治當年設三邊總制官也是想避免這種相互扯皮的弊端,但一旦設立,則明顯削弱了總兵中官和巡撫的權利,引來大規模的反對也不足為奇了。
當年不僅是延綏甘肅寧夏等鎮反對,就連大同宣府固原薊州等其他九邊重鎮的總兵巡撫中官等一併反對,原因很簡單,這把火也遲早燒到他們頭上去。
內廷依靠派出的中軍官參與兵事,本就是內廷勢力得以昭顯強大的一部分,此舉固然也削弱了內廷的影響力,自然也招致以王岳為首的內廷的反對,一片反對之聲中,弘治便將此事擱置下來,三邊總制之職變成了有職位無實官的空頭衙門。
今日張懋重提此事,無論是時機還是立場都很好,張懋一開口,立刻便引來不少人的附議,兵部自不必說,李東陽楊廷和也敏銳的察覺到此舉對內廷是個削弱的機會,同聲出言附議。
「老公爺言之有理,邊鎮再不能各自為戰了,韃靼小王子此番只用十餘日便集結了四萬人馬,三處突襲,足見韃子野心不小,實力也不容小覷,邊鎮防務將會越來越吃緊,是該革除弊端的時候了。老臣以為,便是宣大兩處重鎮,都可設立宣大總督之職,總制兩鎮軍務,協調作戰。」李東陽不失時機的變本加厲,宣大兩地若在設立總督府,內廷在邊軍中的影響力可就幾乎被砍掉一大半了。
劉瑾臉色鐵青,宋楠今日硬出頭提議,老公爺出來唱和,最終將宣府大同兩鎮救援不力之事硬生生歸結為西邊的延綏甘肅寧夏三鎮之過上,隨之提出恢復總制之議;這一切倒好像是宋楠和老公爺串通好了一般,如果真是宋楠和他們串通好了的話,這便是一個信號,一個和內廷開戰的信號。
劉瑾緊張的思索着對策,如今的情形是,宣大兩地確實是救援不力,被打得措手不及,實際上剛剛正德還下達了申斥罰俸的聖旨,在這種情形下提出改變之策也算是順理成章,但問題是豈能眼睜睜的讓內廷的實力就此削弱?派出去的中軍太監的頭上再騎上一個兵部派任的總督官,豈非都成了擺設?
劉瑾雖氣的牙痒痒的,但他尚未亂了方寸,老公爺提議,內閣附議,自己出言反對實屬不智,也沒什麼理由;思量間,劉瑾心頭一亮,忽然臉上露出了微笑。
眾人本以為劉瑾會向當年的王岳那樣當庭便反對此舉,但見劉瑾似乎渾然不覺,反而面色平靜一言不發,到讓眾人詫異的很。
正德沉吟道:「既然諸位都認為設立總制官可除弊端,朕……」
焦芳突然開口道:「皇上,三邊總制可設,李首輔提議之宣大總督府則需緩行,畢竟不知其效果如何,何妨以三邊總制設立試驗一番效果。若有用今後再設立宣大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