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風流 第六九一章 初議復套
宋楠從懷中掏出一疊紙張來,躬身放在正德膝上,正德道:「這是什麼?」
宋楠道:「兵工廠建立一年來所有花銷的明細出入以及總賬,請皇上御覽。[][].[23][wx].[]」
正德愕然道:「你給朕看這個作甚?」
「皇上不是說臣發國難之財麼?臣便讓皇上瞧瞧為了這座兵工廠臣花費了多少銀子,里里外外,從人工到物資,方方面面的投資,臣已經投入了五百多萬兩銀子。臣從建立此廠之處,宗旨便是研發武備火器,裝備大明軍隊,讓我大明軍隊無敵於天下,從未想過從中牟利。這些銀子是臣集資而來的,皇上聽外界傳言臣開發白紙坊賺了多少多少銀子的事,但皇上可知道,這些銀子可不是我一個人所有,臣只是裏邊的小股東而已,分到手也不過幾十萬兩罷了。臣說服他們講銀子投入兵工廠中,本就是件冒險的事情,皇上不准製造火器的事情臣都沒敢跟他們說,只要一說出來,恐怕臣的門前天天要圍着大批要債的債主了。」
正德愣道:「居然還有這樣的事?」
宋楠道:「皇上可派人去查,臣可一句假話也沒說。您想想,臣要為了賺錢,為何不去開發地產,做其他生意;哪一項不比搞什麼火器兵工廠安穩賺錢?為何來趟這渾水?還不是因為臣的一片拳拳報國之心麼?臣就擔心有一天我大明軍隊不是他國的敵手。兵者,國之大事。故而從武備上入手,乃是最為快捷提高實力的辦法,皇上焉能誤會我這一片苦心。」
正德被宋楠這一番話說的頗為感動,沒想到宋楠竟然如此忠心,比其他任何人都關心大明社稷的存亡,自己還說他發國難財,這也太傷他心了。
「皇上若覺得臣是發國難財,朝廷可以不採購,臣也可以不用這些火器,皇上要臣去西北,臣遵命便是,但是勝敗之數臣不敢保證,步了徐光祚的後塵,皇上可不要怪我,臣不是無能,而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正德擺手道:「說這些作甚?朕只是隨口開個玩笑罷了,准了你便是。三百萬兩銀子,戶部要鬧翻天了。」
宋楠哼了一聲道:「三百萬兩就算多麼?在這之後,我還需要採購三百萬兩的火器隨軍呢。」
正德嚇了一跳,叫道:「你還要?兩百門還不夠?」
宋楠道:「趕走西北的十幾萬韃子或許夠了,但要想一勞永逸,那還需大批的火器。」
正德愕然道:「一勞永逸?」
宋楠道:「臣所提的第二個條件便是這件事,須得皇上定下方略。臣認為,我們跟韃子這麼無限制的對持下去不知何時才是個頭;臣這斷時間,不僅是關注戰事,還細細思量了為何我大明邊陲總是難以長治久安的原因,在諮詢了不少有識之士之後,臣綜合自己的判斷得出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原因。」
「什麼原因?」正德極為感興趣。
「河套既失,邊鎮難安。一切的緣由都在於河套地區的丟失,臣此次請皇上下旨,驅逐韃子之後,准許臣率兵收復河套,將韃子趕回狼山、陰山、大青山以北的荒原上去,讓他們失去河套水草肥美之地,從此再無力恢復生氣,無力進犯我大明邊陲。」
正德腦子裏一片漿糊,他壓根不明白宋楠說的什麼河套問題是怎麼一回事,他也不懂這些戰略上的大局觀,但他從宋楠的神態和口氣中聽出宋楠說的是一件大事,一件極大的大事。宋楠的意思好像是說,不僅要驅逐走入侵西北的韃靼人,還要將他們趕的更遠,趕到天邊去,永遠不要煩自己。
所謂河套地區,通俗來說,是指黃河幾字灣流經的大片流域,黃河充沛的水資源在這裏塑造了一個北方的魚米之地;從賀蘭山到大同宣府以北的大片區域,水草肥美,物產豐富,是塊膏腴之地。
大明朝建國之初,在河套地區的防禦是以大寧、東勝、開平三衛連成一線,形成一個防禦體系;正值小冰川時代的來臨,北方氣候嚴寒,冰雪難消,孤懸於外的大寧東勝兩衛無法屯田自足,朝廷的物資也難以運抵補給,不久後,大寧東勝兩衛便宣佈撤銷。剩下開平一衛獨木難支,終於在宣德五年宣佈撤銷,所屬全部百姓隨之內遷安置在河北山西鳳陽府一帶。
而永樂大帝起兵之時,借用了原屬寧王的蒙古軍隊協助,後來永樂登基之時,便索性將原來大寧衛的地盤送給了蒙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