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崛起 【1103 下關城外】
第一團團長對着巨大的軍事地圖,和團參謀長,還有政委,三個人趴在地上研究進攻的問題。
精準的地圖有情報部門的功勞,早在兩年多之前,情報部門已經制定了整個日本的詳細地圖。
這次針對下關城的戰鬥,雖然是臨時的想法,萌總裁臨時想打,卻也不是沒有準備的。
每一個地方,到底是什麼用的,房子是什麼樣子,什麼結構,每一條街道通往哪裏,都是非常詳細的。
這邊,下關城的戰鬥還沒有打響呢,朝鮮那邊亂了。
萌總裁睡覺的過程中,全世界都在發生事情。
朝鮮國內爆發了大規模反對仁川開港和指責《朝鮮策略》的儒生與保守派官吏的上疏運動;他們彈劫金弘集,攻擊「主和護邪」重臣,直至國王高宗。
在這種情況下,朝鮮政府以派員來華學習武備為名,攜領議政李最應書函向李鴻章轉達欲與歐美立約之意。
朝鮮政府礙於國內局勢,一直欲藉中國之力,請中國代為主持朝美簽約事宜。
&美修好通商條約》簽字前夕,李鴻章堅持要朝鮮派全權代表直接與美使談判,但是,高宗和執政大臣顧忌國內政局變故,始終不肯派出全權代表,李鴻章遂代為擬訂朝美約稿十款,作為與薛斐爾會談的基礎。
薛佩爾已經被華軍包圍了,隨時準備發動攻擊。
但是這個時候,朝鮮人還在指望美國人,這真的是很諷刺的事情。
會談在釜山舉行,由於戴着「援助者」、「保護者」假面具的美國代表,頑固策劃要把最大限度能滿足自己侵略目的可能性,規定在條約之內,會談曠日持久。
在談判過程中,爭論最多、立場對立最尖銳的問題是有關華國與朝鮮李氏政府的關係的條款。
華國的外務大臣李鴻章擔心以傳統的封建宗藩關係為表現形式的中朝緊密聯繫被打破,會損及兩目的根本利益,想把當時仍在維繫着的中朝關係現狀的明文列入朝美條約第一條。
因此中朝方提案第一條有「中國屬邦、政治仍得自主」的字樣。
這種作法的目的是,想通過這種「不粘不脫」的傳統關係,建立一種反資本主義列強入侵的聯盟。
因此,這種關係既不完全與傳統的、封建的宗藩關係相似,更與西方列強強加於殖民地保護國的宗屆關係的強性質不同。
當時,美國代理公使已敏銳地發現這後一種差異的性質。
因此,薛斐爾讓駐紮在釜山談判的美國公使故意不在條約中加入此類文字。
美國人在談判中態度蠻橫,堅持要把一系列不平等條款加於朝鮮,為此,他不惜使用武力威脅。
在一封信中他寫道:對中國和李鴻章來說,唯一受到重視的呼籲和辯論就是武力,因此我們的政策應該專以美國利益為準繩,並以他們所懂得的論證——武力、壓力,而不是勸解,來予以推行。在薛斐爾的壓力下,李鴻章終於放棄了第一條的爭論部分,條件是「於立約後設法聲明」朝鮮政府與清廷的傳統關係。
薛斐爾未加反對,但也不正面回答。
整個談判過程中,李鴻章與其助手始終與朝鮮使者金允植保持着緊密的接觸和協商,在中美代表會談期間,中朝雙方先後進行過六次會談。
同時,李鴻章繼續要求朝鮮政府,另派大員與薛佩爾商辦,但朝鮮專使行動遲緩。
朝鮮全權大臣申憲與美國全權代表薛斐爾在華國官員馬建忠、丁汝昌的參加下,正式簽訂了《朝美修好通商條約》。
最後簽署的文本,除增補禁止仁川港出口米谷一條外,其餘基本上維持了天津協議的條約稿本。
&約》全文14款,其中第一款規定:「若他國有何不公輕藐之色,一經照知,必須相助,從中善為調處,以示友誼關切。」這一條是朝鮮方面最感興趣與美國政府最愛炫耀的部分,而實際上,是美國推行擴張政策的掩飾。美國不僅在朝鮮處於危難時不履行條約義務,給予援隊,而且把朝鮮作為日本侵略主義者的犧牲物,反給日本以積極的援助。
此外,條約還規定:「嗣後,大朝鮮國君主有何惠政、恩典、利益及施他國或其商民,無論關涉海面、行船、通商、貿易、交往等事,為該國並其南氏從來未霑,抑為此條約所無者,亦准美官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