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意的情感 第835章.春江花月夜(上)
大筆趣小說網 www.dabiqu.com
春江花月夜(小說)張寶同 2018.6.11
公元705年,中國歷史上發生了一件大事,2月20日(正月二十二日癸卯),太子李顯、宰相張柬之和崔玄暐等大臣發動兵變,逼迫女皇武則天退位,恢復李家王朝。所以,這年被稱為神龍元年。
神龍元年的陰曆三月,張若虛因公務乘船從江城順流而下,趕赴九江。三月十三日丑時,小船來到了彭城。彭城為洞庭湖匯入長江出口的一個小鎮。此地自殷商始水路繁忙,漁人商販不絕如縷,南距岳州城15華里,西通巴蜀,東達寧滬,北至中原,南接嶺南,古為三湘四水貨物通衢集散之地。《水經注》曰:「江水右會湘水,江水又東,左得二夏浦,俗謂之西江口。又東徑忌置山南,山東即隱口浦矣。江之右岸有城陵山,山有故城。」彭城也曾為朝廷放逐之地,遷人騷客和文官武將多會於此,故有「城陵逐末地,邇亦有儒風」之說。所以,他想在此地逗留兩日,以飽覽此地的山水江月。
住進小鎮的旅店,稍做歇息,已是傍晚酉時。得知城陵山頂的崖邊有一瀟湘酒樓,為小鎮聲名顯赫之去處,常為商賈詩人遊興之地,便想去此一游,一為遊覽觀賞,二為飲酒作樂。於是,他從旅店出來,從小鎮走過,順着一條石階小徑朝城陵山頂走去。
張若虛已過不惑之年,擔任兗州兵曹一職,為八品官職,相當於現代區級領導。他雖為軍中官僚,卻精通詩文,與賀知章、張旭、包融並稱「吳中四士」。詩文以絕句見長,寫景、抒懷之作風格獨特,清新灑脫。聽說酒樓留有名人墨客之詩文字畫,便想飲樂拜讀,以解旅途風塵。
從江邊坡地上到山頂,便到了瀟湘酒樓門前。抬頭一望,這四層酒樓古樸簡約,歲月滄桑。因占居着青山一角,面江臨壁,使得此樓高壯極目,日月懸空,氣勢危然。但周圍有密林翠竹和花紅葉綠,為此樓平添了許多靈氣,有種置身世外的寧靜安詳。
店員見他身高七尺五寸,衣着青色的八品官服,戴着烏紗帽,英俊豪爽,氣度不凡,便十分客氣地把他帶到了頂樓。頂樓為一包廂雅座,古樸精美,富麗堂皇,四處掛着名人字畫,每一件用品都十分地名貴。包廂之外有很大的觀景台,站在此處,居高臨下,極目遠眺,可看到大江的盡頭和遠山近景。
此時,夕陽西下,紅霞萬丈,回光耀目,金光迷離。寬敞的江面上半邊金輝,半邊陰涼。對面江邊是一片平坦的荒野草地,開着大片大片的映山紅。山花連着青坡,青坡映着山花,鮮紅艷麗,連綿數里,仿佛紅遍了半邊天。江風陣陣吹來,可以聞到濃郁的香氣。江中有一脈長洲孤島,沙鷗雲集,時而成群地飛越上空,時而悠閒地停落在沙灘。滿目的青山綠野,少有人煙,江天一色,春花正艷,黃昏落日的景色讓人迷醉。
聽說張若虛光臨,店主特來拜見,先請張若虛入宴,再請張若虛觀賞歷代名人的詩文字畫。來過此處的文人名士並非盛名,但留下的詩文字畫卻是精彩獨到,詩情畫意。主題多為春江月夜,花紅人美。
回到樓頂的觀景台時,天色已黑。月亮尚未出山,只能看到天邊露出的幾顆星星,江面與花景已消失在夜色之中。觀景台上擺着一四方木桌,桌旁懸掛着一大紅燈籠,燈籠的亮光照在桌面上。桌上擺着一壺老酒和一個酒杯。
待他坐在桌邊,一清秀女子過來為他斟酒,然後,立在一旁。兩位花枝招展的年輕女子走到桌旁的一條長凳上坐下,開始彈着琵琶,奏着月琴。她們彈奏的是民間流行的歌舞小調和從樂府流傳而來的舞曲。有些曲子他早已是耳熟能詳,十分地熟悉;有些曲子則是當地的民曲,聞所未聞。但兩位女子技藝嫻熟,得心應手,將一支支曲子演奏得古樸靈透,出神入化,讓人時而感覺如空谷幽蘭,時而感覺如山澗鳴泉,時而感覺如曇花怒放,時而感覺如彩雲飄飛。
此時,夜空明朗,繁星滿天。幾杯酒飲過,張若虛已有幾份醉意,舉目遠眺,仿佛看到春天的江潮洶湧浩蕩,與大海連成一片,一輪明月從海上升起,照耀在千條萬條的春江之上。江水繞花叢,明月照松林,江天成一色,一輪月高懸。
面對春江明月和夜色花香,張若虛不禁思親戀婦,感嘆起離愁別緒:孤輪明月,霜天一色,江流蜿轉,月下孤舟。望長江思緒萬千,看明月淚眼朦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