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意的情感 第1102章.傳奇般的故事(6)
傳奇般的故事(6)張寶同 2019.3.14
諸葛亮出山的時候就已經看到了三分天下的局面,吳國的周瑜、魏國的司馬懿、蜀國的諸葛亮可謂是三國時期大局的謀劃者和實施者。筆神閣 www.bishenge。com三分天下靠的是周瑜和諸葛亮,而最後魏蜀的爭奪則是司馬懿和諸葛亮的生死對決。兩人的對決可謂是棋逢對手,精彩紛呈。其中諸葛亮上演的那幕空城計可謂是他們之間對決的一次最經典最傳奇的回合。
當時,馬謖失街亭之後,諸葛亮揮淚斬了馬謖。但他辛苦多年建立的北伐防線從此瓦解。當時,諸葛亮身邊沒有大將,只有一班文官,所帶領的五千軍隊,有一半還在運送糧草,他的身邊只有2500名士兵。所以,當眾人聽到司馬懿帶15萬大軍前來的消息時都大驚失色。出於無奈,諸葛亮只得背水一戰。於是,他登上城樓觀望後,對眾人說,「大家休要驚慌,我略用計策,便可教司馬懿退兵。」
於是,他傳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來,士兵原地不動,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聲喧譁的,立即斬首。又叫士兵把四個城門打開,每個城門前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樣,灑水掃街。諸葛亮自己披上鶴氅,戴上高高的綸巾,領着兩個小書童,帶上一把琴,到城上望敵樓前憑欄坐下,燃起香,然後慢慢彈起琴來。用這種辦法對付擁有15萬精兵的司馬懿,可謂是萬分地驚險。
很快,司馬懿親自率領15萬大軍來到了西城門前。但是他看到的不是士兵守城,而是諸葛亮在樓上優雅的彈琴,琴聲高低起伏,錯落有致,身邊的兩個小書童泰然自若,城門大開,只有幾個老兵在掃地,城中灰塵四起。這就是諸葛亮設下的空城計。
司馬懿看後,疑惑不已,便來到中軍,令後軍充作前軍,前軍作後軍撤退。他的二子司馬昭卻說,「莫非是諸葛亮家中無兵,故意弄出這個樣子來?父親您為什麼要退兵呢?」司馬懿說,「諸葛亮一生謹慎,不曾冒險。現在城門大開,裏面必有埋伏,我軍如果進去,正好中了他們的計。還是快快撤退吧!」於是各路兵馬都退了回去。
如果換上別的統帥,肯定會派上幾路人馬四處攻城。其結果是城池會輕而易舉地攻下,守軍被殲,諸葛亮被捕。但是老謀深算,身經百戰的司馬懿面對此情此景,卻把手一揮,立即退兵。對此,後世很多人都認為這是因為司馬懿太過謹慎而選擇退兵。
但是這個說法顯然站不住腳。一是司馬懿肯定知道蜀軍的兵馬現狀,二是西城一個彈丸之地,根本就擋不住十多萬大軍的衝擊。他之所以不動一兵一卒,扭頭就走,不是他太謹慎和膽小,也不是他不夠聰明。而是他太聰明太有智慧了。因為他考慮的不完全是諸葛亮的生死安危,還要考慮自己和整個家族的生死安危。他知道只要諸葛亮一天在世,曹家就會讓他率軍征討。如果一旦諸葛亮一死,蜀國一滅,那麼曹家就要兔死狗烹,拿他們司馬家族開刀了。
過去,曹操在世時就對司馬懿又愛又怕,愛是因為他的才華超眾,怕也是因為他的才華超眾,威脅到自己的地位,所以曹操一直沒有給司馬懿兵權。到了曹睿上台後,便將司馬懿關到大牢裏。如果魏國有人能與諸葛亮抗衡,司馬懿恐怕早就死在了大牢裏。所以,諸葛亮的琴聲讓他仿佛聽到了這樣的聲音:你殺了我,就等於殺了你自己。
司馬懿聰明就聰明在他考慮問題非常地長遠,不會在乎眼前的得失,不會表現得太聰明,太張揚,而是很會裝糊塗。所以曹家人鬥不過司馬懿,而司馬懿成了三國最後的贏家。這個空城計就是諸葛亮充分利用了司馬懿的這種心態,給他擺下了這個萬險的空城計。
事實上,諸葛亮並沒有擺過空城計。諸葛亮給司馬懿擺空城計是羅貫中的藝術創作。街亭之戰的魏方主帥是張郃,並非司馬懿。《資治通鑑》卷七十一上言之甚詳:「街亭之戰時為太和二年春,正月,司馬懿攻新城,旬有六日,拔之,斬孟達。申儀久在魏興,擅承制刻印,多所假授,懿召而執之,歸於洛陽。」也就是說當諸葛亮率軍與張郃戰於街亭之時,司馬懿還遠在數千里以外的洛陽。所以,諸葛亮不可能以空城計來嚇退在數千里之外的司馬懿。
雖然我們現在知道了諸葛亮的《空城計》並非事實,但羅貫中創作的這段傳奇的故事,卻依然傳為經典,為人們津津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