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霸王孫策 17、漁鹽之利 一
更新:08-10 00:10 作者:張良字子房 分類:軍事小說
readx; 待眾人好不容易將孫策的所有命令消化吸收掉之後,孫策又決定巡視海鹽縣。
海鹽縣,顧名思義,以鹽聞名。
海鹽縣於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置縣。因「海濱廣斥,鹽田相望」而得名。
鹽對於人類來說是一種生活必需品,對於現在這一時代來說更是一種戰略物資。
西漢,漢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採用御史大夫張湯建議籠羅天下鹽鐵之利歸官,在各地設置國家的鹽鐵機構,任命從前以經營鹽鐵致富的人為吏。將原由豪富佔有的產鹽灘灶收歸國家,由官府直接組織鹽業的生產、轉輸與銷售,並不藉手商販。官自煮鹽,官自賣鹽,產運銷三項完全官營。鹽史學者稱為「全部專賣制」。
東漢,光武帝為鞏固重新建立的漢家政權,實行減輕賦稅政策。廢除西漢以來推行的食鹽專賣法,罷私煮之禁,任民製鹽,自由販運。而於產鹽較多的郡縣設置鹽官,徵收鹽稅。因其產制運銷皆任民營,官征其稅。鹽史學者稱之為「就場徵稅制」。
五月十日,孫策領兵至海鹽縣。
這一次孫策輕車簡從,由侍衛司親衛軍侯凌統率500士卒護衛。隨行的還有主簿恆階,倉曹從事魯肅,戶曹從事顧雍。
海鹽縣並不是大縣,人口不多,約莫三萬餘,戶數不足萬戶。
此時海鹽縣長正帶領手下的一眾佐貳官前來迎接孫策。
海鹽縣長姓崔名朋,字子友,徐州廣陵郡人。
崔朋長得其貌不揚,皮膚有些黑,身材也不高,用黑矮來形容倒還真恰如其分。
人們都喜歡長得漂亮之人,這是人之常情。
像崔朋這樣因為黑矮而不得升遷倒還真的不少。
無論哪個時代,人們都是極為注重儀表的。君不見,後世政府部門的工作人員每天都要西裝革履。如今也是一樣,若是貌丑,就會失去很多機會。
不過,孫策二世為人,當然不會簡單的以外表而論才學,若是只論外表,孫策早已內定的軍師龐統是要還是不要?
顯然,孫策視察海鹽縣,對於海鹽縣長崔朋來說是一次機遇。
當然,孫策可不會去關心一個小小的海鹽縣長的小心思。畢竟作為實打實的一方諸侯,他考慮的事情有很多。
比如說現在,孫策在不斷思索的一個問題就是「鹽政」。
當今亂世,光武帝當初的「鹽政」已經不合時宜了,必須將鹽的生產掌握在官府手中,這種戰略資源怎麼能讓私人掌控?
海鹽縣城不過是夯土城牆,只有城門處包上了青磚。
這是一座小縣城,戰略位置並不重要。
「屬下拜見主公!」崔朋看到緩緩而來的孫策,拱手行禮道。
孫策點點頭,跳下馬,說道:「你就是海鹽縣長崔朋?」
「正是屬下!」崔朋點頭說道。
孫策看着外表略丑的崔朋,沉吟了片刻說道:「我先不入城,直接帶我們去鹽灘看看吧。」
崔朋一愣,隨即面上露出了一閃而逝的喜色。
機會來了,崔朋暗暗在心中說道。
「謹遵主公之命!」崔朋答道。
約莫過了一炷香的時間,崔朋不知從哪牽來了一頭毛驢,自己騎在上面,顯得頗有些滑稽。
孫策饒有興趣的看着崔朋,只見崔朋騎在毛驢上,拱手道:「主公,海鹽縣鹽灘廣布,基本上凡是海灘皆有煮鹽處。」
果然不出孫策所料,如今生產鹽的方法還是最原始的煎煮法。
所謂的煎煮法,即用盤為煎,用鍋為煮,史稱「煮海為鹽」。用煎煮法製取海鹽不但產量低,而且質量差。
煎煮法的一個重要缺陷在於,需要足夠的燃料。
海水取之不竭,且易得。然而要得到足夠的燃料就需要壯丁去砍伐足夠的薪柴。
海鹽縣幾乎所有的居民都以煮鹽為生,因為煮鹽需要灶台,所以每一戶又被稱作灶戶。
灶戶家中若是男壯丁多,則家中的日子往往好過一些,因為能夠砍伐到足夠的薪柴,所以每日煮出的鹽也要比別人家多些。
至於那些家中壯丁少,甚至沒有壯丁的,日子便過的極難。
約莫走了小半個時辰,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