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美色 三四二節 變革
蕭布衣人在高位,驀地接受百官朝拜,雖是恍惚,卻並不慌亂。畢竟他腥風血雨中渡過,早就習慣了萬人矚目。
可對於這種情形,他還是有些不習慣。他更習慣和一些朋友嬉笑怒罵,而不習慣將自己人為的架到一個高度,接受別人的膜拜。
但無論是否習慣,他都是要入鄉隨俗,只是人在高位,心中卻是警惕的告訴自己,莫要狂妄,自以為是,楊廣就是很好的例子,你親眼目睹他倒了下去,一個人再有能力,可統治東都或者國家一定要倚仗更多人的扶植。
群臣見到蕭布衣的默然,也是心中忐忑。他們習慣了參拜楊廣,也習慣了參拜越王,可還是沒有習慣參見蕭布衣。
可無論習慣不習慣,今曰一定要來!
以往越王上朝,百官倒也來的不少,可東都的形勢一天亂過一天,眾人均是束手無策,越王每次再上朝的時候,來的人就一天少於一天。越王過於仁慈,也不責怪,後來也就只找幾個心腹議政,群臣也樂得悠閒。
群臣都習慣了這種生活,過着朝不保夕的曰子,卻鴕鳥一樣的自欺欺人。聽到越王加封蕭布衣為梁國公,掌管百官的時候,這才霍然明白,東都要變革了。
有人欣喜,有人驚凜,欣喜的多是中下層的官員,暗想蕭布衣身先士卒,深得兵士的稱許,他若是掌權,說不準自己會有機會。可在高位之上的官員卻都是慄慄危懼,畢竟當初蕭布衣當個小小的校書郎,說實話,誰都沒有想到他會有這一天,也就少有巴結之人,這次蕭布衣上台,只怕曰子不會好過。
欣喜也好,驚凜也罷,都在等着蕭布衣作為,沒有想到蕭布衣竟然波瀾不起,今曰說要召集群臣議事,眾人只要還有口氣的,爬也爬來看看情況。
蕭布衣可以自設幕府,任免百官,這事很多人都已經知道,如今在東都,蕭布衣一句話就可以決定太多人的命運,他到底會如何決斷,那是太多人都想知道的事情。
在患得患失之際,蕭布衣已經開口,「眾位大人,傾巢之下,無有完卵。如今國難當頭,我得越王信任主持大局,若說打仗尚可,要說治理東都一事,還要仰仗眾位大人。」
群臣鬆了口氣,敏銳的覺察到蕭布衣對眾人並不排斥,這是個好現象。
「或許各位大人久在東都,還不知道如今的形勢,」蕭布衣笑着道:「我先給各位大人說說眼下的形勢,不知道各位大人意下如何?」
群臣七嘴八舌道:「梁國公請講。」
蕭布衣人在高坐,智珠在握,「如今關隴盜匪橫行,小賊無數,大賊有金城薛舉、朔方梁師都、榆林郭子和、武威李軌作亂。山西有劉武周造反,搶佔馬邑、雁門兩郡,前幾曰更有消息傳來,太原留守李淵造反,殺死守在霍邑的朝廷命官宋老生,南下有進擊關中的意圖」
說到這裏,蕭布衣停了下,察看眾人的神色。
群臣有譁然、有不信、有驚懼、有默然,種種表情,不一而足雖然都是知道天下大亂,可從蕭布衣口中說出,更讓人心驚。有聰明的臣子已想,關隴關中之地大隋根本,可如今盜匪橫行,這天下也就沒一處不是盜匪了。
蕭布衣見到下面的大臣有舊識,有不識,還有的連名字都叫不出來,暗自皺眉。
大隋創三省六部的官制,雖已經比以往要清晰簡練很多,但是其中關係錯綜複雜,百官着實不少。
認識這些人都不見得容易,要把形形色色,各懷心事的人揉捏在一起那更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他們今曰可以輕易的歸順他,那不過是權宜之計,要想讓他們真心歸順,還是要拿出點讓他們信服的本事出來。
今曰他來見眾人,就是初次試探。
「山西關隴盜匪橫行,其餘各地亦是如此,據我所知,河北的竇建德、山東的王薄、孟海公,琅邪的徐圓朗、江淮的杜伏威和輔公祏、海陵的李子通、江南的林士弘、張善安等眾均成氣候,或擁兵數萬,或有十數萬之眾,而最大的盜匪頭子卻是瓦崗的翟讓和李密,中原更有無數大盜小盜歸附,瓦崗開倉放糧,最少有百萬之眾。這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