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可汗 第十六章大義
武則天政權時期,突厥可汗默啜為了發動對唐朝的戰爭並得到名正言順的藉口,宣稱如果武后廢黜了李氏唐朝,他將率領他的所有部落入侵。但武周考慮的主要是國內的反對勢力,外族的威脅並不能左右她的計劃(當時唐帝國還沒弱小到需要去依靠外夷承認的地步)。
於是長達十幾年的「默啜攻唐之戰」爆發,直到唐中宗等勢力通過政變奪回了李唐國器匡扶正朔之後,唐突關係開始改善。景雲二年談判和親,兩國關係逐漸趨於平和。
當時唐中宗很清楚默啜攻唐的本質,但內心又對突厥人對李唐的承認有欣慰和好感。所以張之輔在默啜面前提及往事用了褒獎的態度,並沒有什麼不實。
默啜沉思了許久,若有所悟地說道:「唐使提及武周的事兒,莫不是暗有所指?我聽說大唐此時有句話『薛氏之心路人皆知』,難道情況又回到了二十年前……」
張之輔臉色驟變,他心道默啜家能在草原上旋起也不是沒有道理,在這麼遠的地方也能了解到大唐的問題,畢竟此時薛崇訓和武后當政時不同,還未公開,一切詔書封賞仍然是用李唐的名義頒發的。
默啜饒有興致地觀察着張之輔的神情,他漸漸覺得唐使前來的目的越來越清晰了。默啜的態度此時也有了一些轉變,起先是因有求於人而熱情甚至奉承,現在淡定得多了。他見張之輔很謹慎,還未開口承認,便說道:「張總管意欲何為?唐使就明說了罷,這裏沒有外人,你們既然來了肯定就決定了要和我商量這事,現在還有什麼猶豫的呢?」
張之輔聽罷正色道:「可汗所料不錯。」
默啜淡定地點點頭,手上把玩着那支陳舊的手杖,那手杖一頭鑲着一個小骷髏,尺寸不像是人的頭骨,也不知是什麼動物的骨頭,周圍還嵌着寶石。
「張總管是想我們故計重施再次對唐用兵?可今年冬天實在太寒冷,你也看到了我們無力再發動大規模的戰事,除非能得到大批的糧草牛羊援助,縱是如此這樣的天氣也不適合行軍……我很奇怪,如果突厥汗國對唐宣戰,張總管還有辦法給我們東西?長安不會說他資敵麼?」默啜說道。
張之輔沉聲道:「兵不在多,只需一小股精兵潛入唐境,薛氏與太平公主整個冬天都在華清宮……只要將其斬殺,大事可定!」
「華清宮?」默啜愕然了片刻,與兒子妹夫們面面相覷,皺眉道,「張總管讓我們派兵去華清宮?如果我沒有記錯,那座離宮是在關內離長安很近的地方,路途遙遠不說中途也有唐軍駐防,咱們的人去哪裏與送死何異?」
張之輔冷笑道:「如若突厥騎兵單方長驅直入,自然不可能湊效。但此事是可汗與大唐聯合而動就完全不同了,家父已與李姓宮室議定,又有朔方等地有名有權的好友聯絡,都不是一天兩天交情的人,全是信得過的人。有我們的幫助,可汗的人不僅補給有保障而且可以順利過關,神不知鬼不覺地摸到華清宮並非沒有可能。這事藉助可汗出兵,主要是家父等找不到一支完全不走漏風聲的人馬。
其實所需人數並不太多,我們上到宗親下到士族官員都願意冒着吵架滅族的風險,可汗為何不能冒這個險呢?只要成功,您就是幫助李唐恢復江山匡扶正義的大功臣,要從大唐獲得過冬的糧草那不是不值一提的小事麼?」
默啜回顧左右道:「唐使說得我有些心動了,就算不成功,入虎穴那批人送死了也好過在冰天雪地里忍飢挨凍強。」
張之輔道:「當突厥輕兵到達華清宮完成了使命,到時如果不能歸來,就地投降唐軍。接下來我們會設法保全那些將士,使之最終安全回去。」
默啜問道:「需要多少人馬?華清宮大約有多少唐兵護駕?」
張之輔道:「華清宮的具體兵力目前我們還不得而知,需要進一步探知。不過羽林軍總共才一萬餘騎,太平公主前往城外的離宮是去享樂的又非打仗,不可能帶太多人過去;薛氏從河隴回來後去華清宮見太平公主,肯定不會帶兵馬,否則有逼宮的嫌疑。如此算來華清宮的兵力最多就一兩千騎作為常規防衛,畢竟關內又沒有什麼威脅。我們的人商量的一條可行方法是送一批唐軍衣甲兵器給可汗,這樣你們的人就可以裝成唐軍隊伍,再與我方官員將領匯合,暗圖大事!」
「哈哈……」默啜輕輕拍着手杖大笑道,「那咱們也只需選一兩千人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