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帆大明 第56章開科取士
商人的事情可以慢慢理順,但是人才的事情等不起,沒有人才就沒法辦事,尤其是辦大事。/www.yibigЕ.com//而朱顯波就是來辦大事行新政的,光靠些老疙瘩阻力肯定很大。朱顯波愛才若渴,群臣們也理解這新皇帝,努力準備,科考如期進行。
朱顯波打聽了下,進京趕考的士子中沒有沒有徐光啟,這個書生,也許還在教書呢,還在為考舉人努力,進士不知道猴年馬月了。不過災民楊一鵬倒是來了,也許逃難途中,被劉策賞識留在那邊了吧。這八股文朱顯波也看不懂,全會試權交給了禮部尚書。
但是為了杜絕舞弊,或者說減少舞弊,朱顯波又下令嚴格考試紀律,舉保安十分嚴格,要求達到「片紙隻字皆不得帶入試場」的程度。除了在進場前由兵衛仔細搜查外,詳細限定考生帶入場各式物品的規格。例如:硯台、木炭、糕點的大小厚度;水壺、燭台的用料;以至毛筆、籃子的款式都有明限。此外對檢舉夾帶者有賞格,被發現者除了取消資格外,更要帶枷示眾。
為了防止代考,需要考生提供詳細的體貌特徵的履歷。進場前考官會根據履歷驗明考生的身份。
同時為防止賄買,由專人抄錄考生的試卷並以抄本送往評級。這樣批卷者連辨認字跡也不能。考試的考官分正副多人,俱為臨時委派,以便互相監察。當考官接到任命後,便要同日進入貢院,在考試結束髮榜前不得離開;亦不得接見賓客。賄買若然被揭發,行賄受賄者都可能被處死;而同場的考官亦可能被牽連受罰。
不是朱顯波殘暴,確實是為了得到真正的人才,哪怕是文章差點,只要思路清晰,他還是能接受的。
朱顯波聽說明代得科舉已經陷入了讀死書,死讀書的胡同里,就找來六部尚書和李明德商議,當然商議的最後結果就是第一次科舉讓後按照前朝規矩來,但今後要陸續恢復諸如墨義、策問之類。
各省的舉人和國子監監生都參加了考試,真不愧為全國高考,還三年一次,竟然有好幾千人參加。這對京城的治安又是一大考驗,不亞於當今的奧運會、世博會安保,甚至比這個還難弄,因為這幾千人全是各省個尖子生,讀書人,在某種程度上就是地方的喉舌,他們一張嘴就決定了朝廷和皇上的聲望。
於是王拓、劉三等人在繼競寶會後又一次忙得焦頭爛額。沒辦法三年才一次呢,何況如今是新皇初開科,天下尚未太平,自己卻深受皇恩。兩人恨不得帶上透視鏡,將京城掘地三尺,掃盡一切污穢和可疑之人。京城有了這兩次的整理整頓,確實也好多了大部分災民已經撤離得差不多了,有些想渾水摸魚的估計也暫時轉戰他鄉了。
科舉如期舉行,考官是考前前一天安排,題目朱顯波現場出,考的就是真才實學和臨場發揮。朱顯波也好奇這古代年輕人是個什麼樣。所以就在考場外督陣,還特意派了不少禁軍和錦衣衛守護,一來為保護學子們安全,二來主要防止朝廷官員們擅自闖入騷擾考官。
從選定考官開始,一直到考試結束,成績出來之前,考官們都未曾離開錦衣衛的實現。朱顯波參加過無數次考試知道個中作弊手段,因此事先找來王拓面授機宜。錦衣衛不負重望,陸續揪出二十來個作弊的考生,這社會考場大了什麼考生都有,作弊手段各式各樣,但結果就只有一個99被抓,等候處罰。
幾位考官根據慣例,選出三百名錄為貢士參加殿試,這錄取率夠低的啊,何況後面還有場殿試呢,也難為這些書生了,朱顯波心想自己要是長在這個時代,估計舉人都不一定中的了,這麼多級考試不光是考學識,還考驗心裏素質啊。難怪范進會瘋掉,在這古代想做公務員也必須通過考試啊。
既然要殿試,朱顯波也不想讓大臣察覺自己不懂八股文,於是一方面召集張蕾、周濤等人查找科舉範文死記硬背,二來召見國子監貢生和翰林院學士美其名曰考察,實際就是人家講,自己學。經常過一番惡補,總算略知一二。
殿試的時候,還是按照前朝管理,各部官員有點文化的都被朱顯波委以重任。一來顯得皇上重視朝廷大臣,二來皇上重視讀書人。但主要還是看朱顯波的臉色,朱顯波則坐在上面看眾臣的面相,有些實在優秀的君臣還有心有靈犀的。
這些讀書人就是讀書人,四書五經滾瓜爛熟,只要朱顯波提些詩書之外的什麼如何救災,如何疏通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