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起波斯灣 71章 骯髒之南宋
消息傳遞到余玠的衙門時,天色已經黑透了,這是那位吳知府大人小小的一點手段而已。倘若那位余大人及時趕到,那麼也許他就不會與那位欽差大人有什麼衝突,吳知府有意的作為就是要讓余玠與那們欽差大人之間產生一些誤會,只有他們有點誤會,並由此而有些衝突的時候,對他——吳大用卻是最為有力的。
因為這位吳知府倘若形容一下,那實在是壞透了心了。雖然他並不賣國,但他依然是一個貪酷之官。倘若落到「華夏軍」手裏,很有可能就會被人第一時間打爆腦袋。對於自己該死,大約這位吳知府總是有覺悟的,不過死到臨頭的時候,倘若不想些辦法的話,那他就枉坐上知府這個高位了。
借這個空當,給諸位讀者介紹一下這時南宋的實際情況。也許那個時代對於百姓們的生活,並不像某些人形容的已經達到了小康的程度。在介紹之前,請大家明白一個定義。在中國古代的任何一個時代里,平民們並沒有任何一人時代里真正達到了幸福生活。多數的時代里,都是在殘酷的壓榨之下苟且偷生而已。
不僅僅是南宋,強漢、盛唐之時平民們的生活依舊不是快樂的生活。在非法治、非民主的任何一個時代里,生活都不過是無奈與辛酸的生活。
這時的南宋,為了抵禦蒙古人的進攻,財政開支浩繁,還有各種苛捐,人民負擔極其沉重。農民除夏秋兩稅身丁錢米外,「正耗」「加耗」,稅米一斛,有須實際交納五六斛者。還有「和糴米」,名為和買,數量既大,常對等征一糴一,又低價或不付現銀,民間困苦不堪常破產逃亡,農民起義形式的反抗也時有發生。
在龐大的官僚機構中,一切因循守舊的選擇才正確,以墨守成規為依據。有人敢於對朝政有所建明,即被指為喜功生事;或者不顧時忌,指事陳說,則被指為「沽激」。這些是因為沒有監督,沒有一個公正、公開、公正的評價標準。因此官員們以「因循懦默者為得計」,遇事唯恐承擔責任或招人非議,影響官位。腐朽的官氣和暮氣籠罩着整個宋朝政府,試問如此的管理階層,怎麼會不亡國呢。
憑這群s.b,一定看不透那個「爆燃」與「爆炸」的區別。他們斷送了中華民族統治世界的機會,當然他們也葬送了自己的財富與尊嚴,成了下等的南人。100年的屈辱,並沒有誰真正的逃掉。大約除掉那些逃向南洋的沿海人士之外,但他們在後來履次遭受了南洋土人的歷次屠殺,受到了痛苦、屈辱則一點也不少。
唯一的未來,唯一的機會就是讓中國成為法治之地,成為有正確評價標準的的國度。而正確的評價標準是唯一的,即符合科技發展的需要。不僅僅是科學的發展,尤其不是科學的發展觀的發展。而是科技,純粹的不包含主義,不包含政治的科技。
但在南宋這個時代里,大官僚的存在,就杜絕了這一切的發展可能。倘若他們僅僅只是「一團和氣」的佔着官位不管事也就罷了,然而大宋的官僚們競相「廣市田宅,爭求重利」,文武百官無奮勇爭先,沒見他們向外虜入侵的戰場上跑的如此之快。
在關於大宋的資料里,對於土地的兼併有如此的敘述——「勢官富姓,占田無限,兼併冒偽,習以為俗,重禁莫能止焉」,「公卿大臣之占田或千頃而不知止」。土地兼併的發展,使地主與封建國家、農民的矛盾日趨尖銳。官僚、功臣、貴族、豪門卻大量兼併土地,利用特權免稅建造莊園,招納佃客肆行壓榨。
南宋初四大將之一的張俊在嘉興附近和烏鎮擁有米莊,占田不下十萬畝。特別是他們壟斷圍湖造田,肆意掠奪土地,甚至圍墾澱山湖,破壞水利,宋孝宗幾次下詔都不能制止。名將岳飛還算清廉的,在他死後家裏也還有水田700多畝,陸地1100多畝。
僅從此一項上,就看得出來,大宋的官僚何止是壞透了心了。他們的貪婪造就了社會的不公,從而讓整個中華民族徹底失去了凝聚之力。數億人口的大國,打不過小小的蒙古。這不是滑稽的故事,這是歷史給中國人最大的教育。
——任何時候看緊你們的官,要比看緊你們的口袋更加重要!
在南宋末年,隨着蒙古人的入侵,以及隨後賈似道的所謂公田法的建立,整個大宋黎民的悲劇就更加嚴重。這原本是解決土地集中在大地主手中的一個手段。然而因為這些地主通常也是大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