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清 第七百二十章放寬心,享太平
第七百二十章放寬心,享太平
「英清和平協定」並非締結於聖道十年十月,早在九月,弘曆還未登基時,協定就已在塘沽簽訂,後世史學家都稱呼為「塘沽之盟」,此時光緒皇帝弘時的大軍還圍着塘沽。/www.qВ5.c0m
這份協定的訂立過程也並非一帆風順,雙方官員開始磋商細節時,還夾雜着大量跟協定無關的爭論。
「軍機處章京?先不說軍機處已是閒散衙門,小小章京,能代表你們清國朝廷?我英華出面的可是內閣次輔……」
通事館副知事汪由敦具體負責此次談判,他質疑代表未來乾隆朝廷的劉統勛的身份。
「這幾個人……是什麼來歷?范次輔的家人朋友?」
劉統勛也對額外多出來的細節條款心生疑慮,不敢直面帳中那位獨眼次輔,只是問汪由敦,他就覺得那范次輔雖帶着書卷氣,可氣質更近於武人。
這些細節也不礙大局,很快就解決了,劉統勛因此獲益,得了未來入主乾隆朝軍機處的許諾,而范晉卻只淡淡說跟這幾個人有筆十多年前的舊賬要算,如果你們不管,那就揮軍盛京去拿人,嚇得劉統勛等人不迭點頭。
當弘曆等人聚起來商討協定草案時,淒涼淒楚的氣息幾乎頂翻了帳篷。
「清國奉英華為叔國,來往文書均以叔皇帝稱英華之主,這……」
這一條讓弘曆萬般難受,當面叫叫,沒外人知道,那也無所謂了。可如此堂而皇之廣告天下,自己顏面還是小事,大清人心能服嗎?
不服不行,沒這一條,英華可不會幫着弘曆去坐那龍椅,大清繼續內亂,英華繼續北伐。
劉統勛和傅清都認為,英華避開復華夏之土的主題,而取宋遼舊例,這一點本就是滿漢上層的共識,當然,弘時福彭那幫瘋子除外。弘曆肚子裏滾着淚水,只好認下了。
「雙方以……為界……」
這是劃線,這條線讓弘曆大大鬆了口氣,英華只要了淮河以南,沒推到黃河以南,這條線基本就是英華大軍現有的控制線。包括湖北、河南信陽府,安徽大部和江蘇大部,甚至都沒包括英華之前提到的西安。
接着弘曆心口又是透涼,接下來的條款,實質就是當初《滸墅和約》的翻版,而在細節上還更進了一步。
「雙方互設公使,協商處置來往事務。」
「割塘沽,設西安、天津、登州、徐州……等十五地為通商口岸,在公使衙門下設通商事務衙門,協商處置商務。」
「設立陸海一體關稅衙門,由英華代管海關事務。」
「雙方商貨人等來往自由,但凡涉及英華國人案件,英華人均由英華法司審裁。」
「清國軍備須受英華核查,邊境線百里內不得佈防千人以上軍隊……」
「清國不得與他國單獨締約,否則視為蓄意敵對……」
林林種種一長串,從外交、通商、軍事等各個層面,無情地鉗制着大清,而割塘沽更是重複當年以龍門入江南的策略,這就是把大清這塊嫩肉攤在了炭爐上,火候一到,就可進嘴。
「許了這些條款,我還能坐幾年皇帝?這是讓我當亡國之君啊!我寧可讓三哥繼續當下去,也不認這些條款!」
弘曆終於發飆了,認了這些條款,那就是公開向朝野表態,我弘曆當皇帝是幫叔皇帝吃下這大清江山的!
傅清流淚道:「當初勾踐嘗膽,才能回國繼位,重新振作阿哥,你不即位,又怎麼挽救我們大清呢?」
劉統勛也沉重地道:「這些條款,總還是認下了大清,許了大清內務自主。這些日子,我也跟蔡通事談過英華盟下諸國的情形。譬如大越國,現在他們的國務都受通事館擺佈,大越皇帝形同傀儡,朝廷官府成了英華手臂。譬如暹羅,英華插手設立稻米產區,直接管轄,暹羅一國之軍,竟然聽從英華擺佈而不受王命。譬如琉球,更直接被英華滅國,重臣殺絕,王室被囚在廣州。譬如日本……日本跟英華也結有盟約,他們的兵丁還在南洋替英華賣命。」
傅清急切地道:「是啊,如果英華願意,振臂一呼,完全可以從各國拉出百萬大軍,我大清傾覆,不過轉瞬之間。」
弘曆熱淚滾滾,咬了好半天牙,頹然道:「也不能就這麼全認下,不定是叔皇帝漫天開價,咱們總得鼓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