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清 第一千零五章政治的智慧_頁2
一些細節上的爭論,以及大議如何克服這些爭議,最終達成決議,讓旁觀的狄德羅感慨很深。
例如宰相推選新制里,確定縣院事推選宰相是妥協的產物,一派人主張所有選人直選,如此才能確保宰相得位之正,能讓所有人心服。另一派人主張就由國院事推選,如此才能不勞民傷財,克服直選的諸多麻煩。兩派幾乎勢均力敵,各有大義在手,能達成這項妥協很不容易。
但還是有人提出了很多問題,包括現實中的困難,以及公平問題。
這些問題難以忽略,英華一國兩千多個縣級單位(包括本土直管行省下的縣,以及託管地的州),分佈在大半個地球,相隔數萬里,消息來回一趟就得半年,怎麼來得及完成推選工作?
另外每個縣人口不一,例如嶺南江南,順天府(東京)、承天府(南京)轄下各縣,人口以百萬計,選人密度也比其他縣高得多,而西域天山兩省、漠北漠南、遼東等偏遠地區每縣普遍不過寥寥數萬人口,選人更少。海外託管地有些州還只是一鄉之制。憑什麼他們能跟本土大縣一樣也有一張票?
現實問題比較棘手,但幾項折中意見提出來,也有了解決方案。
第一點是上技術手段。天道院的顧問介紹了傳訊領域的最新研究成就,包括雷電傳訊的初步探索,而鐵道和海船的進一步發展也將有助於克服距離障礙。大議為此還通過了一項額外議案。敦促國家在相關技術上作更多投入,同時號召民間有才之士也多貢獻心力,爭取早日解決這些問題。
神奇的雷電傳訊還是飄渺概念,鐵道網建成後,本土的交通問題就基本解決了,麻煩在於海外。就算是終極風帆快船,以及獲得煤站體系支持的蒸汽快船,來往東洲南洲一趟也得三個月。海船出意外的幾率也不小。加之海外各州相隔偏遠,要匯總各州推選結果,再返回本土,怎麼也得半年。
確保海外與本土一體,是所有參與大議之人的共識。海外人雖少,可土地遼闊,物產豐饒。是容納本土人口的未來之地,是未來的希望。通事院的官員更以西班牙、不列顛的美洲殖民地現狀為例,闡述了中央忽視殖民地利益會帶來的嚴重問題,因此沒人敢於忽略海外。
圍繞這個問題,大議提出了一系列解決方案。首先是「選年」體制的確立。宰相每任五年。到第五個年頭開始,就進入推選期,海外領地需要提前半年進行推選。而國中偏遠地區也可以提前相應時間。
即便提前選期也難以完全解決問題,因此大議還提出了暫行辦法,南洲和東洲先施行洲選制,即由洲(相當於省)院事推選。待技術手段成熟,可以克服距離障礙時,再與本土一體,這樣就能解決南洲東洲匯總領下各州推選結果的時間問題。
關於第三點的公平問題,大議確立的共識是,英華宰相主政,是為守英華天人大義,而要守大義,先決條件是確保英華一統。
英華地域遼闊,各地千差萬別,宰相治政,面對的主要問題是均衡地域之差,而不是按人數多寡而定。就像東洲,不過區區三洲二十萬人口,但地域偏遠,治政有其獨特之需,不讓他們在宰相推選上與本土一縣平等,他們會怎麼想?會覺得自己跟國人一體麼?
這個道理在西院推選上已有體現,東院是按選人數量定,西院是按行省和託管地而定,就是要確保工商稅制等關係到經濟發展的法權能夠一碗水端平。畢竟這些法權的核心在於地域之差,地域之差決定了經濟之差,人口多寡只是地域之差的體現。
當然,有不少人反對,也說明此策並不是絕對公平。對本土人口密集縣來說,百萬人跟一萬人都是一張票,的確有些想不通,而且這些縣還是經濟發達地區。
這個問題不能忽視,但大議選擇的方向不是給本土人口密集縣加什麼優惠,在各方爭執之下,大家妥協出一個充滿智慧的解決方案:擴大選人群體。
之前選人的資格是二十歲以上的成年男性,小學畢業,有定居地、一定家產或者穩定工作,外加藏蒙等地的原有貴族(這一點也是妥協)。大議決定,將標準里的家產和工作一項放開。
此時還沒考慮放低文化標準,乃至允許女子為選人,畢竟在這個時代,「選人」在大家心目中就是「士」,而士麼,不僅需要有一定文化,還只能是男子。但在可見的將來,隨着政黨競爭,選人標準終會一步步放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