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活之戰鬥在第三帝國 第二百五十二章 法國殖民地(下)
這時候擔任法屬印度支那聯邦總督的就是前面說過的那位喬治.卡特魯了,全名是喬治.阿爾伯特.朱利安.卡特魯,現年六十四歲,法國陸軍一級上將軍銜,手握法國遠東殖民地軍政大權,在當地完全就是太上皇一般的角色。⊙,如果是和平年代,總督的日子絕對是既安逸又滋潤。
說起來,這位一級上將的仕途還算是挺順利的,在一戰時期已經是一個中校營長,雖然指揮的那個營被德軍包圍殲滅,他本人也被俘虜送進了戰俘營,據稱他還在戰俘營里認識了那時還只是一個連長的戴高樂,不過想想也知道當時卡特魯中校顯然不會把那個小小的上尉看得有多重要。
戰後法國軍隊開始重新整編,因為人員損失過於嚴重,急需要有作戰經驗的軍官,這些被俘的人員成了首要的人選,因為他們都上過戰場嘗過人血,經歷過絞肉機的磨鍊,在大眾眼裏這些人必定是堅強而睿智的可靠軍官。
卡特魯上校雖然軍事指揮上能力平庸,但是他卻在工作中證明了他是一個非常優秀的行政官員,於是在戰後的二十年裏,他竟然大部分時間在海外各殖民地服役,也就是這些海外服役的資歷,使得他獲得了快速的升遷,因為在海外服役的法國軍官有晉升上的優先權,最終在六十歲的時候,卡特魯成為了法國陸軍中稀有的一級上將的一員。
法國陸軍高層很清楚,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這也將是這位將軍所能得到的最高軍銜了,因為只有獲得顯赫的戰功,才有可能更進一步,晉升為法國陸軍元帥,不過憑藉卡特魯的軍事能力以及當時的世界環境,這些只能是空談。
這位將軍在海外殖民地,特別是北非阿拉伯地區服役期間,表現出了優秀的行政能力。得到了當時法國部長會議主席,也就是總理達拉第的喜愛,因為這位將軍的某些政治觀點和達拉第非常合拍。此時正好法國印度支那殖民地和柬埔寨之間出現了一些領土和領海上的爭端,而當時的法國總督布雷維耶是個溫和的人文主義者。態度稍許有些軟弱,並且因為殖民地海軍的戰略和指揮權的問題與法國海軍方面出現了一些矛盾,這位總督的表現讓達拉第內閣中的大部分成員都感到了不滿,他們要求總理換一個更加強硬勇敢一點的人擔任那個職務。於是卡特魯成為了這位總理當時手頭上最合適的人選,在一九三九年七月。就在向德國宣戰之前,這位一級上將來到了法屬印度支那接任了總督的職位。
關於這位上將的赴任,被不少人看做是法國表明自己強硬態度的象徵,暗示那位歐洲的敵人法國依舊無比強大,絕對不會向任何威脅低頭。但是達拉第乃至接任的雷諾都沒有預料到的是,這位威名遠揚的將軍並沒有他們想像中的那樣強硬,當日本的抗議書放在他的辦公桌上的時候,他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向對方妥協,答應的是如此的爽快,根本就看不出一點點法蘭西將軍的矜持。
實際上就連日本人都沒有想到事情的進展竟然會如此順利。早知這樣的話,當時就根本不該去和法國駐日大使扯皮。
說起法屬印度支那當局的妥協,除了卡特魯個人的一些親日思想作祟之外,主要還是由於法屬印度支那當時境內的具體條件所逼迫的。法國在當地雖然擁有一支總數高達一萬五千人的軍隊,但是卻分散在整個殖民地聯邦的領土上,真正守衛在中越邊境線上的,只有區區五個步兵營,其中還充斥了一大堆當地招募的士兵。前任總督是個浪漫的自由主義者,極力倡導對當地人加以人文關懷,布雷維耶總督在任期間。不斷的修建灌溉系統,維修公路橋樑,建造學校醫院,招募了大量的當地人進入政府。並且大赦******,就是沒有想過建立一支能夠有效保護這些建設成果的強大武裝部隊。
整個法屬印度支那殖民地的軍隊,加起來都夠不上日軍一個師團的數量,武器裝備也大多陳舊,重要的裝甲和炮兵缺編嚴重,技術兵器嚴重不足。雖然擁有坦克和飛機,但大都是歐洲已經淘汰的型號,拿來威懾一下更加原始的周邊小邦還可以,要是拿來和日本軍隊對抗,那就根本是在開玩笑。
卡特魯很清楚自己手中的武裝力量,根本無法阻止日軍的侵入,還不如索性答應對方的要求,避免武裝衝突的發生,卡特魯自認他這樣做是在維護法國的權益,因為一旦發生衝突,法國最終失去的絕對不止是一條邊境,更可能是整個法屬印度支那聯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