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之友 265.0265.#
更新:01-02 09:56 作者:馬桶上的小孩 分類:女生小說
幾日清閒下來,崔季明只聽聞裴森被押來了鄆州,中原腹地的叛軍算是徹底的平了。殷胥不肯手軟,不少敗逃向北邊關外、向南地江浙的叛軍,他也不計代價要全部斬滅。崔季明倒是理解他這種手段,畢竟王道就是順我者昌逆我者亡,若是裴森、於空韜手底下的小將一個個都能有好日子了,不知道多少人擁點兵就想反。
向崔季明這樣的「叛軍」身份,如今戰爭結束,殷胥割了她近四萬的兵力。若是真的叛軍頭子,怕是已經要跟朝廷翻臉了。她倒是無所謂,擁兵過多今日看來是好的,但往長遠來也未必是好事。她手底下的將士大多守城經驗豐富,又出生在黃河兩岸,懂這裏的水土人情,用來編製成小軍鎮或者是守城,十分合適;又有不少脾氣桀驁、蔑視朝廷的小將,再往上混跡容易過度膨脹,崔季明敲打了這麼久都沒敲服,往後只會給她帶來麻煩,這些人就不能給他前途了。
更何況殷胥顯然已經想在改軍制了。
她只是感慨,有時候看着歷史書上,總覺得是高高在上對皇帝的種種措施進行評判,把惡劣的影響和後果說的頭頭是道,好似當時的皇帝就如此盲目渾然不知似的。
高祖時期,以大營的設置來削弱地方軍權,到了肅宗又整改府兵制度,仍然藏污納垢,在叛軍大旗一立起來的時候,各地都冒出了兵來。
殷胥下一步,必定還是要讓兵權更往中央走。大營制度實施得還算不錯,也證明他定點放置名將帶精兵的模式沒有錯,大營數量不多,還方便了朝廷對於這幾座大營監督和培養。只是往後,各個州城的地方將領本來位置高於刺史,怕是以後要再降一級,甚至有刺史代領都有可能。
幸而大鄴尚武,文武官員並無界限。文官若想要做到高位,沒有年輕時候帶兵打仗的經歷,是必定會被人詬病的;武官做到頂尖,沒有個讀書的功名在頭上,也往往會被人叫做莽夫。部分州縣讓刺史領兵,雖有不妥,問題卻不至於太嚴重。
崔季明在鄆州參加了幾次小朝會,有不少人提出想讓地方武將縮短任期,在這裏干兩年就調到下一個地方,這法子也是來抑制州城的兵權,可疏離了主將和士兵,搞的主將連手底下的兵都不認識就調到下一個城池去了,這法子才是真的問題太大。幸而她還猶豫着要不要開口,殷胥就給拒絕了。
他雖然不想讓內部再起亂,卻也知道不能讓內陸不多的兵力再完全失去戰鬥力。
如此一來,崔季明手下的幾萬士兵被分到各地,她算算,手底下挑出來的都是心頭肉似的精兵,還有兩萬多左右。打仗不是拼人數,倒也是夠用了。
而從鄆州通黃河的河道完全修建好,趁着今年殿試還未開,殷胥想急着回朝。崔季明帶着自個兒兩萬兵力,好歹頭上有個從二品的散職,又掛着新建的魏州大營主將的名號,怎麼也要光鮮利落的回洛陽。
崔季明的船隊緊隨着朝廷的船隊,寬闊的河面上,本來該通行的商船避讓兩側,大隊旌旗飄揚的騎兵沿着河岸的官道,隨着往洛陽而去。
殷胥這次回去是想整合兵力,大肆封賞。於是考風的涼州兵、康迦衛的太原兵力,也全都要回洛陽一趟。浩浩蕩蕩,算起來是四支軍隊的兵力,倒是盡顯朝廷實力。回洛陽的一路上,各州縣百姓也都看傻了。
他們只聽說叛軍已經被朝廷平了,連山林里的匪幫都沒能逃過,再加上中原地帶如今人口銳減,殷胥留下幾位朝中老臣,協助新任刺史,按人口均分土地。
雖如當年一般,大鄴境內土地買賣屢禁不止,無數商人涌至河朔山東想要來收地。但朝廷的土地兼併稅和買賣制度,已經在這幾年成熟異常。朝廷各州府每半年為當州的土地定價,按照往年的狀況和地方收成,給土地定了個比較寬泛的區間。不能低於這個區間,也不能高於,每半年能夠交易的土地面積亦有一定的限制。
再加上地稅按照戶頭下已擁有的土地量逐步增加,山東河朔一代為了休養生息,頭一年開放的交易極少,想要來大肆收並土地的商人落了空,只得來開礦、辦鋪市,幫朝廷承辦一些橋和民居的搭建了。
就算如此,這樣廣袤的的沃土,又河道眾多、靠近汴州洛陽,和已經商賈眾多機會難得的其他地區相比,也是一塊兒未開發的金礦了。
沿路上不斷有百姓從自家村鎮中出來,看着從來沒見過的御駕親征的隊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