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勢 第080章 欣然領命_頁2
更新:01-21 13:53 作者:月影梧桐 分類:軍事小說
數十里購置所屬引岸的高價之鹽(和計劃經濟時期何其相似)。
但中國地域廣袤,各區地理和經濟狀況錯綜複雜,硬性規定場置、產量、銷岸,本難合理。歷朝雖根據地方申請對各種引額、銷岸的規定不斷更改,如少數地區允許兩個以上鹽區酌情抉戶並銷,或某一地區食鹽供不應求時,採取經呈請批准治運其它產鹽區的鹽斤等措施,仍無法適應情況的不斷變化,更難符合商品流轉的經濟原則。某雖不才,卻於賦稅、商貿潛心研究多年,大凡商品,皆趨往利厚之所,惟有這鹽,利厚不能趨,利薄不能改,若無弊端才有鬼,卑職雖經手鹽政才兩年,對其中弊端也看得清清楚楚,因此敢說如此大話。」
眾人都點頭表示同意,對秦時竹力主裁撤厘金也多了更深一層的理解----關卡少了,商品流通才能活躍,經濟才能發展。鹽政要有所改善,必然也得遵循這個法則,既然厘金已裁撤不少,想必改革鹽政的阻力也會減少許多。
鄭昊繼續滔滔不絕地說下去:「前面卑職已經提及,雖然南北之民每年所享用食鹽不等,但大體平均,有案可稽,各地食鹽數量可由人口多寡決定,這本來簡單易行。但各地人口自然增長率不同。經濟發展不均衡,自然災害對農業收成和農村收入地影響極大,促成了人口流動加速,往昔一旦有災,必然流民四起,近50年來特別隨着輪運的興起和鐵路的鋪設,人口流動愈加頻繁,所需食鹽必然也處以劇烈變化中。舊有的引額分配、銷區劃分如此僵化。豈能適應新的模式?隨着時間地推移而做緩慢更改,不僅不能改良鹽政,反而更加暴露了它的眾多弊病。
地方各級主管鹽務的官吏與舊式專商沆瀣一氣,為保存他們共同的既得利益,在所轄區域食鹽供求失衡,甚至發生鹽荒的情況下,亦不肯改變舊章。而此時朝廷地指導思想也是儘量遵循成例,避免矛盾,以不減少鹽稅收入為難繩。抑或地方民眾和官吏上書要求改變某地食鹽供應渠道,也往往亦難獲批准。如江蘇鎮江舊食浙鹽,由鹽場至銷地水路六七百里,腳功自多,官鹽價貴,而如皋、通泰各場所產淮鹽,與鎮江只一水之隔,腳費無幾,私販價值甚賤,人民紛紛購食。由於難於限制私鹽,兩江總督曾奏請改食淮鹽,而朝廷派員徵詢浙江宮憲意見後,卻以維持浙引為由,不予批准。非是浙江官員看不到此種弊端,而是私心在作怪爾。又如河南上蔡等縣,本以食用河東之鹽為使,卻強迫銷淮引」
「等等你方才說了一大堆鹽政弊端,可你明明說你面臨的情況要好十倍不止,這又如何解釋?」秦時竹聽得有點發暈,趕緊打住鄭昊的話。
「事情就在這裏。引岸之法是屬於銷,而運又有不同。由官府直接經營地,一般是官運官銷或官運民銷,如吉林、黑龍江就是此類,其它大部分省區是官府專賣,只有遼寧一省,因是祖宗隆興之地。商人可在某一鹽場收購食鹽後。在本省範圍內有販運、銷售之權,或就場納稅後。可指定範圍內自由承銷。因此,治理遼寧鹽政的局面完全沒有其它省區來得棘手,可謂好上十倍。卑職地信心也來源於此。」
眾人琢磨出味道來了,秦時竹還不放心,追問一句:「當年熊主任也以整頓鹽務出名,但臨行前,他曾說,他對遼寧鹽政的整頓是治標不治本,既然遼寧情況簡單,為何他還難以下手?另外,我讓你主管北疆鹽政,非是遼寧一省,其餘還有五省,你又如何處之?」
「卑職目前籌劃,不僅包括遼寧,其它各省都考慮進去了,甚至連剛剛納入北疆軌道的甘肅,卑職也有應對之策。但敢問巡閱使,改革鹽政的意義和目的何在?」
「概括起來無非是三點。第一,增加收入;第二,減輕人民負擔;第三嘛」對鄭昊的直言不諱,秦時竹多了不少好感,「實話告訴你們。袁世凱政府一直在謀求大借款,半個月前,駐英公使劉玉麟與克利斯浦公司在倫敦正式簽字,借款200萬英鎊,該項借款價格是95折,利息5,期限為40年,抵押品是鹽餘和財產轉移稅。此事你們是否聽說?」
「卑職略有耳聞,但詳情不知,只隱約聽說以鹽稅擔保。」
「這個借款成立,鹽稅是要抵押出去的。也就是說,我們每年這700來萬要讓中央抵押出去借款。借款我可以同意,抵押我也可以同意,但借來地款項必須北疆也有份,不能我們給中央提供抵押,借款都讓他們拿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