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召喚猛將 六百九十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更新:09-06 09:14 作者:青銅劍客 分類:軍事小說
就在蒯越動身離開金陵之後的幾天,劉辯就收到了探馬從各地送回的情報。
曹操的十五萬大軍開始從毋極拔營,冒着嚴寒向東面的渤海郡進軍,看起來曹操的確有惱羞成怒的趨勢,並非完全虛張聲勢虛,如果這次談判不成,曹操很可能會全力截斷李靖退路。
而駐紮在平原的夏侯淵則留下李典繼續坐鎮,自己與曹彰、樂進提兵四萬向東殺奔樂陵,目標奪取花木蘭鎮守的南北交通要塞陽信縣城。總之這一次曹操來勢洶洶,讓天下諸侯無不拍手稱快,彈冠相慶,幸災樂禍的看劉辯如何收場?
「嗯……看起來阿瞞這次急眼了,朕得做好議和不成兵戎相見的打算!」
劉辯按照孫臏的建議,給李靖下達了一封詔書,讓他放出退兵南下和曹操決戰的風聲,擺出一副捨棄幽州力拼曹操的姿態,只有這樣才能震懾曹操,讓他投鼠忌器,不敢過分放肆。
談判議和也是有技巧的,一味的求和只能讓對方得寸進尺,漫天要價,只有一邊打一邊議和,才能佔據主動,將事情完美解決。古今中外的談判議和,幾乎全都是一邊打一邊談判,最終才換來暫時的妥協。
「臣以為應該讓李靖撤回青州,並修書勸公孫瓚放棄幽州,南下青州,許給高官厚祿,將公孫瓚勢力收編,把北方戰場交給曹操和李唐、匈奴血拼,而我軍卻坐收漁翁之利。」陳平在早朝上提出建議。
「此事以後休要再提,違令者斬!」
劉辯袍袖一翻,一口回絕了陳平的提議:「率土之濱,莫非王土,四海之士,莫非王臣!天下的百姓都是朕的子民,幽州境內有庶民將近百萬,朕豈能因為區區壓力就放棄自己的子民?讓他們處在胡人的鐵蹄之下,年年南望王師。淚盡胡塵之中?」
說到這裏,劉辯就想到了南宋百姓悲慘的亡國生活,想起了陸游「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的詩歌。甚至想起了國軍!
現在的局勢豈不就是民國末年,日寇入侵的局面?李唐幾乎和日寇一樣從東北橫掃而來,李靖譬如東北軍,而自己就是那委員長,而曹操就像共黨。自己為了打曹操而主動放棄幽州,使得唐軍長驅直入,與抱着攘外先安內思想的蔣中正又有何異?
倘若李唐或者匈奴那天獸性勃發,再來一場屠城,到時悔之晚矣,也將會變成自己身上一輩子洗不掉的污點,劉辯決不允許發生這樣的事情!在劉辯看來應該攘外與安內同時進行,退一步則是先攘外再安內,絕不能先安內再攘外作為一個穿越者,作為大漢的皇帝。劉辯絕不會再讓歷史重演!
劉辯矗立在太極殿的鑾台之上,握拳掃視了眾文武一眼,擲地有聲的道:「天下任何諸侯都可以為了利益而放棄百姓,唯獨朕不能!因為朕是大漢的天子,朕沒有任何退路,朕絕不能將自己的百姓置於水火之中,否則便不配做皇帝!」
陳平額頭見汗,長揖到地鞠躬認錯:「陛下所言極是,倒是平只重謀略,忘了國之根本!臣受教了。陛下雄才偉略,高瞻遠矚,臣不及也!」
「陛下聖明,百姓之幸也!」
在陸康、劉基、荀彧等人的帶領下。太極殿上的眾文武一起躬身作揖,口呼萬歲,稱讚劉辯的決定。
劉辯用如炬的目光掃視了眾文武一眼,朗聲道:「此刻已經進入十一月,再有兩個月太子就六歲了,自明日起便讓太子登朝聽政。若與曹操之間的衝突無法斡旋。朕便御駕親征北方,由太子臨朝監國,就算把中原拱手讓給曹孟德,朕也不能把北方的大地交給異族!」
「臣等謹遵聖諭!」眾文武一起手捧笏板躬身領旨。
「孔愛卿?」劉辯召喚禮部尚書孔融出列。
「老臣聽旨!」峨冠博帶,長袖大衫的司空兼禮部尚書孔融急忙手捧笏板出列聽訓。
劉辯清了清嗓子,朗聲道:「身為大漢皇帝,就得有『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精神,凡有外辱,當親征前線,以壯軍威。你把朕的這句話寫進律法,要求朕的子子孫孫,歷朝歷代的皇帝以此為綱領!」
「臣遵旨!」孔融抬袖擦了擦汗,答應了下來。
早朝散去之後,劉辯留下兵部的大員以及孟珙、戚繼光等武將繼續商討對策,劉伯溫建議命秦瓊從徐州出兵,進逼梁國、譙郡,震懾曹操,作為對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