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虎 第一百三十一章 土地改良_頁2
更新:12-31 13:57 作者:遙遠之矢 分類:軍事小說
早已結束,正好可以從他們那邊借耕牛過來使用。在翻耕的同地,播撒備好的人畜糞便,以中和鹽分,增加土地肥力。」
許秀清笑着插話道:「要是將來桑葉產出了,那些不能用來種植的空閒地塊,正好可以集中開設養蠶作坊與繅絲工坊,這樣從產出桑葉到加工,都是便利得緊。」
鄭如寶笑道:「大人想得周到,這樣做卻是甚好。」
一旁的李嘯也笑了笑,他微微點了點頭,沒有說話。
其實李嘯心中,還有一個更大的願景,沒有說出來。
那就是,在將來,李嘯打算,不光要賣生絲,更要賣絲綢。如果把生絲紡紗織染加工成絲綢,獲利會進一步暴漲。
李嘯前世看過明朝絲綢加工的一些資料,一般來說,生絲在紡織前要經過沸煮、漂白、染色和復繅幾道工序的處理。在這一處理過程中,會有一些生絲消耗損失。據統計,在松江府這樣的紡織技術成熟的地方,大約一斤半生絲可以製作一斤綢緞。
至於綢緞價格,每匹綢緞一般是長5丈重24兩,視種類質量不同,每匹大約在8~20兩白銀之間,少數品質極佳者,更可以達到兩白銀。若是把綢緞價格以每匹10兩的偏低值估計,那麼每一擔半生絲可以織染出一擔綢緞,約為80匹,價格可高達800兩白銀!
而且,這還只是國內市場價格,出口價一般都需要再翻上兩三倍,預計一擔綢緞價格可達2000兩以上!
這樣算來,就算加上織成綢緞而產生消耗,那麼同等重量的綢緞比生絲的出口價格,高了整整1>
可以輕易地算出,3萬畝改良鹽鹼地而成的桑園,按最低產量算,能產出15萬斤生絲,按一擔120斤算,也就是1250擔生絲,那麼,約可產出840擔絲綢,約67200匹,那麼,在國內銷售的話,總價為67萬多兩。而若是出口的話,價格更可達到一個驚人的數字,絕對可以達到150萬兩以上!
更重要的是,種桑養蠶織緞是可持續產業,是可再生資源。黃金白銀會挖完,但是生絲綢緞卻是可以年復一年地持續生產。
事在人為啊!這看似無用的鹽鹼地,若真能成為種植桑樹的土地,豈不為赤鳳衛的崛起,奠定了堅實的經濟基礎。
一股豪情在李嘯心中莫名激盪。
這種帶領手下,群策群力打拼出一方天地的感覺,真好。
李嘯返回赤鳳城的千戶官廳後,收到金湯城總管安謙派人加急傳來的一封信。
安謙在信中告訴李嘯,現在金湯城中,不包磚的土質城牆,已經修好了一半多,從赤鳳城過來的七百多名軍兵家屬,皆已安頓妥當。堡內的各類官署,如商業司、工業司、民政司、錢糧司等日常行政機構的官署,均已修建完畢,只需李嘯這邊抽調官員,這些部門均可立刻開始運作。
看到這些消息,李嘯十分欣喜。
不過,他再往下看時,心情便十分複雜了。
安謙在信中寫道,長達三個多月的韃子侵邊,導致飽經戰火的宣府、大同、山西等地,皆有大量的流民產生。上次李嘯返回時,雖然帶走了一萬二千多名來自宣府北路的流民,但現在快二個月過去,又有大批來自宣府其他地方,甚至還有大同與山西等地來的流民,人數多達2萬餘人,蝟集在正在修建的金湯城周圍,不肯離去。
安謙感嘆道,這大批的流民,因為金湯城每天可施予薄粥兩碗吊命,且因金湯城築成後,有大量的工作機會,故雖然天氣越來越冷,卻無人願走。只是,現在金家莊堡的接納能力已盡飽和,實在無法再吸納他們。
如果這些人繼續在金湯城外呆下去,安謙擔心,很快冬天來臨,來自蒙古高原的極冷寒潮,絕對會將大部分流民迅速凍死。若是這樣,雖說亂世人命如草,但面對這樣將要發生在自已眼皮下的悲劇,還是實在太讓人嘆惋了。
李嘯看完信,不覺一聲輕嘆。
他心裏十分明白安謙想對自已說什麼。
金湯城現在,除去修建城牆和堡內相關建築的銀兩花費,只有七八萬兩銀子剩餘,這些銀子,都要來購買糧食,下發薪水,以保證堡內軍民與工匠的生活需求。現在飽經戰亂的宣府鎮,物價騰貴,糧食難購,安謙手中的銀兩,實有不敷使用之嫌,李嘯暗想,現在安謙應該是在勉力支撐了。不然的話,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