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繡大明 第三百二十五章步行進大同
五月二十五日,經過二十多日的長途跋涉,楊震一行欽差隊伍終於抵達了他們此行的目的地大同城,遠遠地,他們已能看見那古樸而蒼涼的城牆。
大同,這個後世以煤炭業享譽天下的城市,在五百年前的大明萬曆年間一樣是被無數人所牽掛的所在,甚至在某種意義上,其重要性還要遠遠高於後世對國家的作用。
因為這是大明邊境上抵禦蒙古鐵騎入侵的最關鍵要塞之一,是大明九邊重鎮之首,是薊遼宣大四大重鎮之首,是大明的門戶。為了抵禦強敵的入侵,大明從立國之初就在此設下了重兵把守,待到中期時此地已有十三衛所,數百堡寨,常年駐兵達十萬以上。
要知道在五百年前的大明朝,一般城市裏的百姓能到十萬之數已頗見規模,而這還只是大同城駐兵的數量,因此而聚集的百姓就更是士兵的數倍。故而有一種說法是,如今的大同是除了北京、蘇州等幾處大城外天下間最繁榮的城市。
不過即便城市規模不小,大同的守邊功能卻並未因此而稍減。這一點只從它那高聳着,足有六七丈高,微微向外傾斜,上面佈滿了各種被炮石箭矢等留下深深痕跡的城牆上便可窺見一斑。而且要知道的是,楊震他們如今所看到的城牆還是大同城靠南一邊的牆體,北邊的城牆損傷只怕要數倍於此了。
但即便它曾經歷過無數次生死存亡的考驗,被數以萬計的蒙古精兵無數次的包圍攻打,但大同依然矗立在大明北方邊境之上,從未被外敵攻破過。即便是被明廷視為奇恥大辱的正統年土木堡之變後,這城市依然保衛着身後的漢家江山,抵擋住了瓦拉大兵的強攻與計謀。
只是經歷了這許多風雨之後,如今大同城就像是一個飽經風霜,滿身傷病的老將軍般,已到了垂垂老矣的時刻,各種傷病已在他看似堅強的身體內不斷爆發,一個不慎,等待他的就是轟然倒塌。
看着這座守衛了大明邊境數百年的城池,就連楊震的神色也變得鄭重起來,而另一邊的鐘裕是從馬車上走了下來,決定徒步走進大同城。
「大人你這又是何必?」楊震看了看遠處那高高聳立的城牆,有些不解地看向正邁步前行的欽差大人。
「我雖非大同人氏,但自幼卻聽家中長輩說過許多在大同城內外所發生的英雄事跡。當時我就曾心嚮往之,期望着有朝一日能像那些大英雄般守護着這座城池。雖然如今我已不可能達成兒時願望,但我對這座城池的尊敬卻不會變。今日,我要以步行的方式進城以示敬畏之心!」鍾裕口裏說着話,腳步卻一點不見減慢。
楊震聽了這話,心下也不覺生出感觸來。確實,真論起來的話,眼前這座城池和那些守護着它的人,才是這個時代真正的英雄。即便如今它內部已藏污納垢,需要朝廷派自己前來清理,但錯不在大同城,而是守城的人。想到這兒,楊震也翻身下馬,隨在鍾裕身後,邁着大步向大同城走去。
既然一正一副兩名欽差大人都邁開了腿腳步行走向大同城,其他那些士兵武官自然也不好再繼續坐在馬上了,於是也紛紛翻下馬來,跟在兩名大人身後,緩慢地向城門處走去。
在走了一段後,鍾裕又回頭看了身後的楊震一眼:「而且我料定了大同城裏必然會有人出來迎接,咱們步行過去,也算是給他們一點面子吧。」
原來還有這一層考慮哪,這或許也算是官場中歷練出來的本能選擇吧?楊震聞言忍不住撇了下嘴,或許眼前這位鍾御史就是個很合格的官僚了。
鍾裕的這一行為很合官場的規矩,也很對某些將士的脾氣,但有一點他卻判斷錯了,那就是他下車步行的所在距離大同城的位置。
本以為只是一兩里地的事情,走一下也就罷了。但有一句話說得好,望山跑死馬,雖然下車處已能清晰地看到大同南邊城牆的模樣,但真走起來卻還有着七八里地的路程呢。
鍾大人大小就生在富豪之家,從未遭過什麼罪,就是這次奉旨前來山西那也是坐的極其豪華的大馬車。對他來說,或許走上兩三里路不是什麼難題,可七八十來里路程,就不是他能承受得住了。而且他腳上還穿着厚重的官靴,身上是里外三新的官袍,頭上戴着官帽——進城時必然會有一番與當地官員的應酬與對付,他自然要穿戴整齊以顯朝廷威儀了——再加上如今接近六月的天氣,鍾大人三五里路走下來,早已汗流浹背,氣喘吁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