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過得很快,轉眼已經是一年有餘。
在這一年多的時間內亦是發生了許多大事,而其中的幾件事都是圍繞着帝後爭權進行的。
首先是在龍朔三年三月,契苾何力所率領的大軍大獲全勝。要說這契苾何力也算得上是一位名將,為人膽略過人,在奉詔出征之後,只帶領輕騎五百馳入鐵勒部眾之中,鐵勒部眾見狀虜大驚。卻見契苾何力說道:「朝廷知道爾等本是我大唐良人,只不過是為某些野心家所誤,所以令我為安撫使,勸爾等改過自新,朝廷有諭旨,此次叛亂朝廷只問首惡,不聞脅從,爾等只要放下武器,便可獲得朝廷寬恕。」
各部民眾聽了契苾何力的話,心中大喜,紛紛行動起來,擒住了賊人所立的偽葉護及特勒等二百人回來,契苾何力公佈這些首領的罪行,將這些人斬殺,於是安定了鐵勒諸部。
契苾何力立功,自然是武后一系的大喜事,而對於高宗來說則是一個沉重的打擊,這時候武后朝中文有許敬宗、李義府、王德儉、袁公瑜、侯善業等人,武有契苾何力等將領勢力隱隱與高宗比肩,被稱為宮中二聖。
武后擁有的強大力量引起了高宗的不安,所以高宗便想辦法削奪武后的權力,首先是儘量親自批閱奏摺,將事權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其次又注重扶植太子李弘,早在顯慶四年巡幸東都的時候,他就任命皇太子李弘監國,現在更是對其放權,一些小事由皇太子直接處置決策,無需奏報東都,高總這樣做一是為培養太子的理政能力,二這第二自然就是要培植太子的力量,企圖以此來制衡武后,他好就中取事。
這樣還不算完,高宗還決定對武后的重臣動手。
本來在龍朔二年十月,高宗借左相許圉師之子射獵殺人之案將許圉師、楊德裔貶職流放,給武后一個沉重的打擊,算是基本維持了平衡,可沒想到契苾何力大勝,被武后大加封賞,又令其主掌南衙諸軍屯衛,與此同時右相李義府對自己也越來越不尊重,甚至前些日子李義府兒子和女婿做出不法之事,高宗進行警告,此人竟不顧高宗顏面,拂袖而去。這一切都令高宗感到了深深的威脅,所以高宗決定以李義府為突破口,對武后的力量進行一次沉重打擊。
而事情偏偏就那麼湊巧,龍朔三年四月的一天早上,李義府竟然請術士杜元紀望氣,此事恰好被早起到城外練習輕功的李顯撞見,李顯見杜元紀指指點點,所說之話儘是反動言論,連忙將這些事情記下封起來,讓張無塵利用超絕的輕功,送到了司刑太常伯(刑部尚書)劉祥道府中。
劉祥道看過李顯所寫的東西,心中大驚,連忙將此事上奏給高宗。而恰恰在此時,右金吾倉曹參軍楊行穎也向高宗參劾李義府,說這李義府竟然違背朝廷禁令,向長孫無忌之孫長孫延索錢七百貫,準備授予其司津監之職。
高宗聞報拍案大怒,立刻下詔將李義府下獄,同時命令劉祥道會同御史台、詳刑寺(大理寺)一同會審,又令司空李績監審。
十三天之後,審理結果出來,李義府以貪腐之罪長期流放雋州(四川西昌),其長子和女婿亦皆流放,惟有幼子李湛因為長期服侍李顯,並無貪腐罪狀,得以原職留任周王府。
當年十月,由於在含元殿前出現麒麟腳印(麟趾),群臣盡皆認為這是吉兆,高宗更是以為是自己剷除奸佞惹來上天吉兆,當即決定在第二年改元麟德。
第二年,也就是麟德元年,在宮中卻發生了一件大事,這件事直接導致高宗與武后之間矛盾的不可調和。
原來自從高宗處置了許圉師和李義府之後,武后便感覺到皇帝是要削奪權力了,雖然國家大權本身就應該是皇帝的,可武后是什麼人?雖然是一個女人,可對於權力的欲求卻絲毫不下於男人,尤其是在這些年替高宗處理政事之後,更是切身感受到了權力帶來的好處,所以,在面對高宗反攻倒算的時候,她的心中更加不安。
就在武后心中彷徨無計的時候,突然有一天,她的貼身宮女春香遞給她一封密封好的書信。武后打開書信一看,原來寫信者竟然是一個熟人,此人名叫郭行真,自稱修道兩百餘年,在當時的皇家道觀大角觀中做道士,在她有一次到觀中祈福之時相識,當時此人便說武后天生貴相,日後當為天下主。
武后聞言自然是喜悅不盡,暗暗引為知己,之後又從郭行真那裏得到過幾次幫助,兩人關係更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