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粟末部不只是有這一萬大軍,當初乞乞仲象誇口說他部族有精兵五六萬,那雖然不可能是真的,卻也不能算是胡說,畢竟遊牧民族個個都是上馬能戰,如果把族中所有丁壯集合起來,也差不多有三四萬,而李顯現在要做的,就是要從中挑選精銳,並且將這些精銳組織起來,幫助他攻打高句麗的城寨,甚至乘着高句麗主力在前線作戰、後方空虛之際,率兵直搗平壤,從而提前結束戰爭。
當然,如果能夠乘機將靺鞨其他部族一併收服,那自然更是求之不得了,所以,在將整個粟末部收服之後,李顯立刻命李多祚整頓兵馬,共得靺鞨騎兵兩萬餘人,李顯又從中挑選了三千精壯,納入自己的麾下,並撥給薛訥、張德玉各千人,這三千人盡皆虎背熊腰,弓馬嫻熟,相信只要嚴加約束,日後定然會成為一支天下少有的精兵。
「爾等既入我軍中,便要嚴格守紀,勿得相違,否則定然會軍法從事,嚴懲不貸,不過本王亦向爾等保證,只要跟隨本王,爾等便不必擔憂生活問題,爾等之軍餉,日後由本王單獨支付,絕對讓爾等及家眷盡皆無後顧之憂,爾等若是不信,可以去問一問,我麾下王府衛士,其待遇是何等優厚?」
李顯說一句,李多祚便翻譯一句,李多祚一邊翻譯,一邊暗暗咋舌不已:「這周王竟然答允以一己之力供養三千大軍,其背後之財力該是何等之豐厚?此人不愧為帝後最為寵愛之皇子,唉,大唐繁華富庶,非我能想像,我李多祚也算是走運,竟然能夠得此公垂青,想來只要竭盡忠誠,將來定然會官居顯位,名留青史吧?」
至於李顯順手從他的部族之中抽調三千精壯而組成私軍之事,李多祚根本就不會在意,他突然有了這麼一個強硬的後台,正想着用什麼辦法表示忠誠呢,現在豈不是一個好機會?而至於族群的發展,他相信雖然有暫時的阻礙,但是只要自己緊緊依靠李顯,很快便會迎來新的生機的。
正是因為這樣,李多祚主動提出贈送出征大軍五日口糧,並且將族中最好的戰馬彎刀送給那三千壯士,本來李多祚還準備跟隨李顯一道出征,可是被李顯拒絕了,因為李多祚剛剛取得族長之位,還需要安頓部族,同時也要防止其他族群乘機進攻,更要防備高句麗率軍反撲,所以李多祚必須留下來鎮守部落。
李顯自然也知道李多投桃報李之意,所以也沒有客氣,除了陪同作戰之外的其他請求都照單全收,之後又對那三千壯士進行了一番整訓,並且教會他們說一些簡單的大唐官話,這才在李多祚的送行下離開了粟末部。
「將軍,李顯到了我部族之後要糧要武器,並且抽掉了我族中三千最精銳的壯丁,這是要釜底抽薪啊,不知道將軍為何還要同意?難道我粟末部便是這等任人欺凌麼?」
待得李顯離開之後,李多祚身邊的一名部將對着他輕輕抱怨道。
卻沒想到李多祚竟然勃然大怒,直接拔出佩刀將這名部將當場斬殺,然後對着諸將大聲喝道:「爾等要記住,我粟末部乃大唐之粟末部,無論是李謹行將軍還是吾父,盡皆大唐天子階前之臣,大唐天子對李將軍及吾父不薄,周王對吾等更是厚恩,令吾等擺脫****乞乞仲象控制,免了一場刀兵之禍,如此厚恩我等有些回報又有何不可?即便如此,某亦認為我等之些許回報不足以報周王大恩於萬一。」
李多祚的勇武盡人皆知,族中根本沒有任何人是其對手,更兼族中各大家長都已被乞乞孟亮、烏顏查目等人殺的差不多了,新的大家長都是一些懦弱之輩,哪裏敢有半句反抗?再加上經過李多祚和麾下將士多日的說教洗腦,這些族人全都認定乞乞仲象擅自對大唐開戰,幾乎招致滅族之禍,幸虧李顯和李多祚果斷殺死乞乞仲象,又虧得李顯胸懷大度,才使得他們免過一死,所以盡皆對李顯心存感激,現在那個獻讒言的將領被殺死,更是人人拍手稱快。
正是因為以上的種種原因,李多祚方才這一番慷慨陳詞,竟無人置一辭。
卻說李顯在李多祚所派的嚮導引領下,從粟末部率領三千五百名大軍翻越了太白山,輕易就進入了高句麗境內,由於高句麗的前線主力這時候都聚集在夫余川一帶,準備與唐軍爭奪已經被薛仁貴所佔領的夫余等四十餘城,根本就沒想到一向與其友好的粟末部已經歸降大唐,這導致高句麗的東北部防禦空虛,被李顯大軍乘機攻入境內。
李顯率領大軍一路挺近
第九十章軍神也有糊塗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