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的霸圖 第0484章戰後安排
遼國雖然建國已過五十年,歷四位帝王,但國內政治形態仍十分混亂,說到底這是一個半封建的多部族聯盟政權,人口構成地位最高的為契丹八部,次之為奚人五部,再次之為渤海國遺族、黃頭室韋、黑車子室韋等部,而幽州漢人在遼國地位是最低的。?? ?
別看韓延徽曾輔佐阿保機立國,死後追贈為尚書令,但權力有限得很,不過是一條漢-奸-走狗。而當年渤海國內亂為阿保機所滅後,屠滅了大光顯一族,另立渤海國宗親烈萬華為渤海王,而立自己的太子耶律倍為東丹王控制渤國舊地,數年後謀殺,改立一個三四歲的小孩烏玄明為王,是為渤海安定王,至今仍在位,不過就是一傀儡,軍政大權都掌握在遼國重臣手裏。
渤海國苟延殘喘將亡未亡,一些臣僚貴族在遼國地位也差不多,甚至比一些漢將還不如,益津關守將終延暉便是如此,他並不是渤海貴族出身,當年曾追隨過耶律德光,這才得以獨掌一個軍鎮,轄有渤海人、漢人混編的五千兵。
現在淤口關寧州刺史王洪率城獻降,益津關側冀失去遮護,滄州橫海軍兵臨城下紮營,但卻沒有攻城,再三派王洪前來勸降。益津關也就是處於拒馬河與易水之間一塊狹長地帶,並不是真正的險地,周軍有水師,是可以水6同時攻打關城的。
終延暉之所以猶豫,主要是擔心投降後是否還能保證現有的地位,章鉞給出的條件很明確,大周境內一個軍州知州,也就是軍隊會編,他本人也將調離原地,所以這讓終延暉很糾結。
但拖了幾天,南面6續有消息傳來,贏、莫二州相繼失守,周軍一萬多兵奪取任丘後,進逼拒馬河南面的雄縣、歸義一帶,對益津關形成了三面包圍,並切斷了易、定兩州支援的可能。
拖到臘月十五,最後的期限到了,終延暉不得不出城投降。正好這天薛文謙率兵趕到,而且帶來了西路袁彥所部最新消息,經過六天強攻,定州安喜城破,袁彥留下部分兵力守護定州,率一萬二千兵北上,進屯易州南部郎山一帶,希望章鉞派兵沿拒馬河西進,屯駐易州東南遒縣,因為這時候幽州蕭思溫已經做出反應,在開始調集兵力,若不儘快拿下易州,恐怕將錯失良機。
而且現在寒冬臘月,拒馬河、易水都會結冰,遼軍可直接從冰面過河進擊,所以,易水、拒馬河這道防線並不安全,需要修挖河道,清理水路,修繕城防工事,瑣碎的事務是很多的。尤其是浮滹河,從深州境內流到益津關匯合拒馬河,需要加以疏通,以保證後勤軍需能運到前線,這都是非常重要。
章鉞不但要分兵支援策應袁彥,還要緊急部署拒馬河從易州遒縣到滄州出海口這南線防務,當然沒辦法親自去,便派明金鵬率五千騎西進,負責拒馬河南岸遒縣到歸義縣這一線防務;以薛文謙坐鎮益津關,負責拒馬河中段,至於下游在滄州境內,有乾符軍駐守。
安排好前線兩萬兵力抓緊時間修治河道,章鉞南下巡視,因為現在的莫、贏二州軍政一團糟,必須要重新任命官員,讓州衙恢復運轉,修通河道的事只能是徵調地方民夫來做,這必須要有地方官配合。
章鉞只帶着三百親兵騎從南下,這天傍晚到了瓦橋關,降將姚內斌出城相迎,章鉞對此人事先有一定了解,因為董遵誨攻關時不肯投降,聽說淤口關王洪降了才跟着出降。但這時自然不好提起這些,仍笑着稱讚道:「姚將軍棄暗投明,拔亂反正,可謂是深明大義,不知籍貫何處?部下有兵幾何啊?」
「回章相公!末將祖籍是平州,不過老家也沒什麼產業,家人都隨末將在軍中。瓦橋關這兒常駐一個軍兩千五百人,相公可要校閱?」姚內斌年三十餘歲,見章鉞雖態度和藹,但卻問到駐軍情況,心下不免有點忐忑。
「那倒不必了,眼下北伐才剛剛開始,正是你們備戰出力之時,軍隊要保持占鬥力,有什麼困難可容後上報。對了……莫州現在是什麼人在主持州事?」章鉞勉勵了兩句,隨口帶入正題。
「原莫州刺史是蕭錫默,但他只主管軍務,實際主持州衙日常行政的,是本地大族出身的州司馬劉楚信,此人在本地人望還不錯。」姚內斌回道。
「那贏、莫兩州人口戶數如何?能徵調出一些青壯嗎?」章鉞邊走邊問,過了關城幽深的門洞,前方視線陡然一亮,先就望見這關城高約數丈,不免想要登城巡視,便往牆下的甬道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