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鱗開 五二七 旌旗十萬斬閻羅(13)_頁2
更新:09-01 18:03 作者:美味羅宋湯 分類:軍事小說
—沒有一個同年向他伸出援助之手,以至於自己的妻子竟然動了入宮為女官的念頭!
總算這兩年東宮光復極快,許多犯官都得到了起復。膽子大些的,直接去前線為牧民官,現在都躋身通貴之列。他當初就是膽子太小,錯過了那股晉升之風,如今仍舊只有六品。
好在張荏聽說都察院招人,拿出當年科舉的苦功,將大明律例以及皇太子、李明睿的書籍文章都苦讀了一遍,終於成功進了都察院,出任御史。這可真是因禍得福,誰能想到竟然躋身台垣清流了呢。
張荏很快發現自己對都察院的認識有些偏差,御史貌似還幹着糾察風紀的事,但權力卻更大了。而且待遇好得有些過分,若是糾察出了一個違紀官員,非但有獎金,還有可能記功。當然,如果御史貪瀆枉法,懲罰也是極重,最輕也是委派遼東為書吏,重的直接去修路挖礦。
開始張荏還有些心虛,暗道憑御史的這點俸祿看來還得過幾年苦日子。
不管怎麼樣,總比在犯官院裏好多了,妻子也不用去當女官,苦就苦點吧。
誰知都察院下達了「清肅司法官專項」的任務,幾乎所有御史的眼睛都盯着那些新任的司法官。
張荏到底老成,不像年輕人那樣聽風便是雨,故意緩了一步,結果卻懊悔不迭。
那些司法官違紀違法的事實在是太多了!
小到收受當事人饋禮,大到貪瀆枉法……這簡直是一座銀山啊!
最為令人激動的是,這些司法官多是女丁科出身,入讀政法學院後出任地方司法,在朝中沒有靠山,互相之間沒有網絡,不打這些人還打誰?
張荏看清時勢之後,動作也不比年輕人慢,追着各級法官猛打。因為他筆頭好,條例也熟悉,尤其是常年儒學教育,讓他更能從「微言」中尋得「大義」,對條例的解讀入木三分,很快就在一干年輕人中脫穎而出。
依靠這些法官,張荏順利地發家致富,還受到了都察院的表彰,特發「紙幣」一百兩,被他裱起來掛在了牆上。
開始時,張荏還要用出身不同來安慰自己:自己是正牌子進士,那些人只是女丁科出來的白丁、破靴黨。打到了後來,哪裏還有出身問題,眼中只有白花花的銀子和彰顯身份的獎狀。以至於碰上進士出身的官員,即便是同年他都沒有手軟過。
這回被都察院推薦擔任專案御史,自然是因為這個下手快准狠的名聲。
張荏亟亟趕到南京,訪員團也組建得差不多了,正好一起下崑山。路上他已經看過了各種報紙,知道《曲苑雜譚》是皇太子這邊的——也就是自己這邊的,其他報紙多是江南士林一派,或多或少不甚友善。
這些訪員號稱「布衣御史」,一雙雙眼睛盯着,言行舉止不能不小心。
到了崑山第一晚,張荏就接到了崑山縣的帖子,要來驛館拜訪前輩。這種正常的人際往來不算什麼,張荏自然也沒有推辭。何況他也想摸摸對手的品色,看這場案子能做多大。
按照都察院裏不為外人道的規矩:案子越大,獎金越高,功勳越著。
所以有經驗的御史一般都是先從重罪開始查,不夠格才勉為其難層層下降。
張荏對這起案子並不甚滿意,因為虧空糧倉,最重也就是貪污;如果抓到了官員賣糧給糧商,還可以加一條私賣公產;再算上官員自己說不清道不明的巨額家產,可以扣一條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
數罪併罰,也不過是遼東戍邊三五十年吧。
「後學楊承德見過前輩。」崑山縣與縣丞兩人見了張荏,畢恭畢敬地行了後學禮。
張荏點了點頭,示意他們請坐,又道:「二位夤夜來此,何其操勞也。」
楊承德看着陪坐的另一位御史,心中痒痒難耐,只得硬着頭皮道:「這位是……」
「都察院的規矩,辦案時不得單獨會見與本案有關人士。」那位御史冷着臉道:「你們不用管我,且當我不在就是了,反正我也不是進士。」
楊承德尷尬地抽搐嘴角,想擺出個微笑卻一敗塗地。他看了一眼縣丞,縣丞也是搖頭,有如此巨大的蠟燭在場,如何說那些私底下的話?
「後學準備了一些土產……」楊承德將準備禮物推了上前,堆笑道:「還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