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鱗開 五三章 毒龍帖耳收雷霆(三)
更新:09-01 18:01 作者:美味羅宋湯 分類:軍事小說
朱慈烺絲毫不知道自己在民間的名聲如此之大,竟然可以掛門上辟邪,掛床頭……嗯,這個時代不需要避孕。
他見到劉維的時候,十分罕見地產生了搖擺不定的心思。
劉維就是劉若愚的侄子,的確生得人高馬大,十分搶眼地顯示出劉家軍戶的血緣遺傳。性格也的確內相,若是以卡特爾十六性人格來分析,他在情緒穩定性和有恆性上表現得十分突出。
這樣的人如果是在工業企業的,負責安全問題是十分合適的,但如果要執掌一個國家級戰略大廠,恐怕在能力上會有很大的欠缺。
這人連字都不認識。
朱慈烺與劉維交談幾句,承認劉若愚說得沒錯,但也產生了新的顧慮。
「可以派些內監給他當副職。」劉若愚對於侄兒不識字也的確有些面情上過不去,獻策道。
「可。」朱慈烺點了點頭:「也不用副職,就以『秘書』為職名派兩個過去。你去給他調,火藥廠的安全規章必須要先執行起來。再調一個局的東宮侍衛去保護火藥廠。對了,殺了陳嘉寶那個局的百總還在待罪?」
「回殿下,正是。」劉若愚應道。
「那就將他調過去。」朱慈烺道。
「殿下,」劉若愚壓低了聲音,「那個百總也是殺伐果斷之人,只是派去保護安民廠,是否會有些大材小用?」
「你覺得這是罷黜閒置麼?」朱慈烺搖了搖頭:「戚武毅的書還是要多讀一些啊。」
劉若愚知道太子另有深意,自己又的確不知軍事,至於用人上面,這位太子的確還不曾有過明顯的失人,姑且靜觀以後吧。
朱慈烺所指的卻是戚家軍中的火器編制。
戚家軍雖然是戚繼光一手帶出來的強軍,但是東南剿倭與薊鎮禦寇完全是兩種戰爭形態,戚家軍也鮮明地分成了兩個階段。
在東南時代,因為戚繼光的地位所限,以及倭寇多以小股騷擾為主,故而戚家軍的編制較小。到了薊鎮,蒙古鐵騎如同狼群,一群群地大掠邊境,而且那時候的戚繼光已經是大明棟樑,故而戚家軍的編制較大。
可以說,一直到了北方,戚家軍才算真正成形。從戚氏兵書中可以看出戚繼光對火器的重視程度,步營火器配置率高達五成,輜重營的火器配置率更是高達六成。以高強度重火力打擊對手,防禦城池,可以說是戚家軍的建軍思路。
然而後來明軍的火器一日比一日糟糕。以至於後來轉變成為關寧鐵騎的戚家軍,也漸漸放棄了火器傳統。這種退步的原因貫穿了從火藥製造、火器生產、士兵操練、臨陣心理各個環節。
為了中飽私囊,火藥局首先就偷偷改變了火藥配方,以次充好,以至於火藥威力不足。
其次是火器生產,缺乏質量管理機制,時常有炸膛之事發生,使得士兵畏懼火器甚於敵人。
再有便是士兵操練。
戚家軍的操練已經成為了制度化,兵士對於自己的武器了解程度較高。而後來的明軍將操練視作過場,從三日一操到五日一操,乃是十日一操,再到上官檢閱方才操練,最後成了上官即便來檢閱也不操練的地步。
這樣的士兵,拿長矛腰刀都夠嗆,更何況技術要求更高的火器?
臨戰的心理素質也十分重要。大明從薩爾滸之後與外族作戰,十有八九是輸,以至於兵卒看到敵人來了,遠遠就開火,開完了就一鬨而散,這樣還能打什麼仗?明明領先北方蠻族一個世代的武器,在這些明軍手中,還不如一根燒火棍。
朱慈烺要想強軍,肯定要大力發展火器,不說恢復到戚繼光時代,起碼也要回到薩爾滸之戰的時候才行。那時候的明軍主要是攤上了豬一樣的將帥,其作戰能力並不遜於建奴多少。
如今火器製造的高手都在江南,而火藥製造就在手邊。本着先易後難,先近後遠的原則,朱慈烺自然要先從火藥着手,完善火藥生產流程、存儲規章,培養出一批熟練的手工業工人,將明晰工序,建成流水線。
這項工作放在任何一個時代都需要領導者的極大精力,也只有在遊戲中才可能派個內政九十五的牛人就能每天收穫數噸火藥的事。
好在朱慈烺已經有了底稿,在宮中蟄伏時撰寫的規章制度母本只需要改頭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