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華再起 171春雨無聲
更新:04-20 07:23 作者:淡墨青衫 分類:軍事小說
五月初了,徐州府各地的麥子早就收割晾曬脫粒入倉一系列流程都做完了。www.這些年來都是好天時,沒雨沒旱的好日頭,老天爺每年都這麼照應,老百姓的日子卻是頭一回過的這麼好!
田稅免除了,每畝死規矩一千多大錢的賦稅不知道交了多少輩子,就這麼一下子全免除了,老百姓土裏刨食,汗珠子摔八瓣辛苦勞作,好不容易種出糧食來,還得換成銅錢大子兒交給官府,一來二去的,就得讓那些黑心的差役和商人們盤苛去多少。這還是正項皇糧,除了這些,就是到處設立的厘金卡子,過路收錢,沒錢就別想走人,自家辛苦打出來的糧食還沒有變賣成銅錢交納皇糧,就得有一多半被這些厘金卡子抽取去。
正賦和厘金已經這麼折磨人,一年的收成去了一半以上,還有本地官府的徭役捐納要繳納,不拘什麼名義下來一張榜文,百姓們就得交糧交錢,支應慢了,就是如狼似虎的差役下鄉來,直接一根鎖鏈鏈到官府大門外,立枷站籠伺候,不給錢不算完!
就這麼一層層盤剝下來,本朝還是號稱永不加賦的聖明天子在位,有田地的人家辛苦一年,自己產的精糧不要想吃了,換些雜糧撿些野菜,時不時的喝些稀粥,能夠勉強渡日,到了年尾,能剩下點白面擀點麵條,或是再包些餃子,這一年就是皇恩浩蕩,大伙兒日子過的不孬。若是換了災荒年頭,就免不得是賣兒賣女或是全家老小一起出門逃荒,好不容易撿回一家人的命回來,免不得又得賣田賣地,甚至再賣兒賣女!
這些還都是自己有地的農民,若是換成了給田主打工的佃農。那遭遇自然也就不必提了。從年頭到年尾的做牛做馬,換來的就是飢一頓飽一頓,哪怕年頭再好,也不過就是勉強活着罷了。象江蘇這種地面總歸還好,十年有九年都是豐年,大伙兒都能湊活過日子,攢幾年錢給全家大小做幾身衣服,也有油鹽進肚。若是換了偏遠困難省份,很多佃農家庭只有一身衣服能夠出門,夏天時大姑娘也光着屁股,冬天全家大小裹着舊棉布困守在床上,沒有衣服禦寒地事情比比皆是。算不得什麼!甚至有時候,就是連床上最後一床棉被也守不住,要拿去換最後一點吃食,換來了吃食後,全家人又得面臨被凍死的危險!
中國的老百姓向來是有好日子過就會對統治階層俯首稱臣做順民,活的下去也會安生渡日,絕不會輕易冒險。小農經濟的特色就是保守主義。而清朝到了嘉慶、道光、咸豐三朝時,從白蓮教到天理教到太平天國。農民起義由北至南就幾乎沒有停止過,只就這一點而言,就說明當時的農民生活有多少困難,已經到了一人振臂萬人景從的無法過活下去的地步了。
而在徐州被淮軍攻陷後落入張華軒地治下之後,老百姓的日子明顯就好過了許多。從去年開始宣佈減免了所有的田稅和苛捐雜稅,免除了幾千年來的百姓免費的徭役,將養民力。同時進行了土改。不少無地地農民分得了土了,佃農們被減免了一半以上的田租。百姓得了這樣莫大的好處,哪怕地不是自己的人,一想到種出來的糧食大半都能歸自己時,哪一個不是全身都充滿了幹勁,老天爺給飯吃是風調雨順,其餘的事情是張大帥給活路,不讓大伙兒挨窮受餓,如果田都是自己的了,打多少收多少全是自己個地,到這個時候大伙兒還不使出全身地力氣精耕細作,把汗水全流淌在田間地頭好多收那麼三五斗糧,那還成個人嗎?
到了咸豐六年五月,徐州各地糧食早就收拾齊整,一小部分被百姓出賣換成了現錢,好添制些生活的必須品,大多數糧食卻被處理好後收藏在了家裏。百姓們過窮日子實在是過地怕了,膽大點的人家把自己從來沒有擁有過的那麼多糧食放在家裏正屋,用浦草編成圍子圍了起來,隔上幾天就在場院裏翻曬一遍,防着發潮受霉。那膽小的人家開始還想把糧食藏起來,可是看看堆成小山一樣的糧食,各家又卻是犯了愁。
這以往年成再好的時候,大伙兒家裏最多也只能剩下幾缸糧,那是救命的玩意誰也不捨得天天去吃它,得防着小孩老人生病,到時候賣了糧好換來草葯治病,或者是來年遇到災年時,這收好地糧食就能救活一家人地性命!可現在隨便看看,哪一家不是幾千斤的糧?原本地那些米缸糧缸還怎麼裝?以前那仔細人家,除了把糧食裝在米缸里細細收了,還且得放在柜子裏,然後當家人配上鎖好生鎖上,逢年過節家裏來貴客時,才會用鑰匙打開櫃門取出那麼一捧,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