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科技大亨 第121章 殺招
事實就是這樣,你想要賺得多,又想吃獨食那是不可能的。放開條件的合作,利益互相影響後,幫手們才會上心。歐美的車企,恰好抓住這個用來討價還價的機會,商人的狡詐盡顯。
但為了壓住豐田的勢頭,讓「計劃」順利發展下去,很值得。對手弱,也不能忽視,否則等它成氣候,集團的損失更大。當然盟友耍滑頭,也不代表孟謙要被動接招,泰格說的,挖坑等人跳。
史蒂夫羅森斯坦提了幾點:「我對整個集團的財務狀況盈利能力進行過預估,等第二融資結束後,就可以利用富國能源的盈利來支撐後續發展,良性循環到公司上市為止。」
「而在第二輪融資里,儘量吸引更多的車企和對政治有影響的集團,人都有掌控心理,只有它們參與其中,才會對新能源產業更用心;至於集團的持股方式,最佳的點在60左右。」
泰格這時問:「你有評估過,投資這麼多工廠,車企們消耗得過來嗎?」
孟謙也有這種疑問,北美亞洲還有後面可能的歐洲工廠,恐怕會面臨產能嚴重過剩,反倒是虧了自己。
「如果是之前的鋰體系,我會認為特斯拉的北美工廠,完全是砸自己腳。」史蒂夫羅森斯坦承認這點。
「但現在的技術很高超,我個人都覺得十分的酷。新能源的大門已經打開,車企們會甘於落後?絕對不」
「甚至我可以說,因為特斯拉的成功,電動車的門欄比傳統汽車低,技術爆發後,將會有更多的創新者。投入到該領域中。」
「這整塊產業,缺少一個推動它的手,我們就是那隻手」
這位曾經叱咤風雲的金融大亨。對新技術的前景十分看好。他動用了手底下的情報評估資源,理智的說。新能源產業爆發還得等。但這個是可操作的,只要科技過關,剩下的重在人為。
接下來發生的事情,也印證了他的預測。
車企最擔心的是供應問題,就怕情況像蘋果三星一樣,蘋果壟斷了而三星等死,所以它們必須要拿一點股份,哪怕是1。也意味着有了話語權投票權,董事會裏安排人,對未來大有裨益。
富國動力願意讓出一部分公司的股份,也終於讓這幫車企安心。它們的主營業務是汽車,但在新能源時代,電池的制約比重會上升車企為此大動干戈,乃至形成產業聯盟都有必要。
而當車企投入資金去參與後,自身發展還能慢下來?
這又印證了史蒂夫的推論。
隨後應對競爭者的問題,也已經達成一致。形成聯盟的車企們有必要保護自身利益,便動用各種關係。輿論經濟乃至於政治它們聲援富國集團,號召對知識產權的尊用保護和支持。
給馬兒吃草,果然就跑得快了。這麼多重量級巨頭聯合發聲,並且一致倒向富國集團,其影響力涵蓋了經濟政治領域。美國歐盟等國都很慎重的對待,內心也清楚,日本人被將了一軍。
車企們都選擇富國動力的電池,誰還會在乎技術更弱的豐田?
既然不在乎更弱的技術,為了討好富國集團,順便在豐田身上踹一腳,打擊這個汽車界的巨頭。何樂而不為?
利益相互影響,事情便順理成章。
唯獨豐田的高層的得知消息後。差點吐血。
「這幫歐美列強」有人這麼稱呼目前的產業聯盟,它們和富國集團勾結一起。瓜分着豐田的未來。
在日本國內,本田也與外企聯合,勢必要搶奪新能源市場。可以想像,它們必然會對豐田形成巨大壓力。
這一舉動不光導致豐田股價下跌,甚至日本國內的相關鋰電池產業,也受到了新技術的嚴重衝擊,頻頻下滑。
豐田的老總頭疼:「我們還有什麼辦法?」
下面眾人面面相覷,想要說些重振信心的話,可現實太殘酷,富國集團拉攏了大量車企幕後財團的支持,經濟政治都被它們左右。日本的財團再強,也有心無力,很難與這麼多力量抗衡。
沉默許久後,有人說:「我們發動手機電池領域的攻勢,從這方面爭取突破,壟斷對富國能源仍舊是個威脅,就算無法擊敗它們,也要反咬一口。」
「同時加大投資新型電池技術,新能源這一塊明顯有人在暗中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