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唐攻略 第七百零五章慷慨激昂舌戰四方
正如後世無數人說的那樣李氏原本就是北方部族在建國李唐之前就已經繁榮了幾代人血脈中糅合了不少異族的血統所以在民族問題上也頗為開放。這其中太宗李世民以其級強大的人格魅力和大唐強大的實力使好些赫赫有名的異族勇士效力於麾下甚至在死的時候還有三人爭搶着要殉葬由此可見一斑。
然而放眼朝野番將固然不少而且待遇個個很高但由於府兵制的關係除了北衙禁軍之外大唐倒是沒什麼番兵甚至將帥私募親兵其實也違反律例。將帥在外頭小小招募幾個人還行哪怕是因為逃兵過多而私自大規模補充兵員被御史彈劾之後一個圖謀不軌的罪名至少就逃脫不掉了。
正好比劉仁願在百濟鎮守多年卻因為畏懼人言而力主調防由此卻反過來失了聖心一樣。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也就只是說說而已沒看人家李衛公那麼大功勞到頭來還是憂饞畏譏鬱鬱而終。自古以來在外打仗的將領從來都是朝廷提防的重點。
而府兵制縱有千般不好卻有一點好處那就是戰時打仗戰後卸甲歸田怎麼也不可能讓將帥能夠隨時指揮大軍。
正因為這些亂七八糟的道理儘管府兵制已經瀕臨崩潰但朝中耿着脖子不肯變的還是大有人在。雖然李治和武后這對夫婦閒來無事把朝中上下地官職名稱改了無數遍。但究竟沒怎麼觸動這些根本因此當李賢授意裴炎提出來的時候朝野一片譁然那種鬧哄哄的場面幾乎就和菜市場似的。
第一天的結果贊成一半反對一半。贊成的大多數是年輕氣盛的壯年官員反對的是老成持重的高官。總而言之是唇槍舌劍那引經據典地架勢讓他為之驚嘆。好好學習了一把語言的藝術。比他這個儲君還會裝聾作啞地則是皇帝李弘整個朝會期間基本上一句有用的話都沒說。盡在那裏和稀泥了。
而至高無上的太上皇后陛下現如今還在休養當中。順便提一句武后往日用來對付李上皇的法子現如今被以己之道還施彼身。李治口口聲聲地說身體最重要其他的暫且往後擱恨不得把武后再拉去九成宮度一次蜜月。雖然最終計謀沒有得逞但武后不得不答應再休養幾天。戀戀不捨地暫時把大權全部下放給了兩個兒子。
這是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所以若不能趁着這機會把準則定下來那以後就甭想那麼輕易了。所以這天下朝之後李賢就找來薛仁貴碰了個頭讓他第二天的時候慷慨激昂一點。
然而等次日薛仁貴上朝說話之後他不禁有些後悔昨天地提醒——薛仁貴張嘴分析完西域局勢之後那張嘴便開始危言聳聽——至少在別人聽起來是危言聳聽。擺事實講道理道興衰也不知道不喜讀書的薛仁貴怎麼做的功課總而言之。他生動詳細地描繪了一張西域的圖卷一張不那麼美妙的圖卷。
最後老薛慷慨激昂地說倘若西域還是維持昔日的策略那麼結果就不止是安西四鎮岌岌可危就連河西那幾個城池也會遭到前所未有的威脅。
這一番話頓時引起了前所未有的反響譏諷的人說薛仁貴是老邁昏庸憤怒的人說薛仁貴是危言聳聽。更有善於計算地則說大唐在西域經營多年根底牢不可破如是云云。吵到最後李賢聽得直打瞌睡到最後實在忍不住了這才沒好氣地敲了敲笏板。
他掃視了一眼安靜下來的官員們。慢悠悠地說:「各位舉出西域各場實戰的戰例。說明大家都很關心大局這當然是好的。但各位是不是搞錯了一件事?以少勝多固然是好的。但每一場戰事都以少勝多這又意味着什麼?我雖然不是什麼功勳彪炳的將軍但我還知道一點奇兵雖可收一時之效但一旦被人掌握了七寸在戰略上就完全輸了!」
「不說別的單單就說在吐蕃偷襲吐谷渾之前蘇大將軍曾經在涼州來過多少次以少勝多?最後怎麼樣還不是來了一場大仗!別說什麼那場大仗大唐在兵力上照舊少於吐蕃這不是不想增兵而是迫於遼東戰局沒法增兵!奇兵突進永遠只是兵家小道在西域那種地方我大唐的兵力形不成一定地威懾力量那麼就永遠不能奢望一個安定的後院。」
李賢少有在這種事情上長篇大論因此底下眾人一時間都沒反應過來。而李弘亦沒有想到自個的懶惰弟弟會在這種時候忽然難細細一想便領悟了其中道理。大唐如今的名將還是不少的打仗地時候要考慮地反而是缺兵的問題想當初他自己還上書赦免過逃兵足可見此事地影響。
按照大唐律例若有逃兵一家連坐若是嚴格追究起來大唐屢次征東後戍邊逃兵連帶家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