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之盛唐 第四百零二章 散心
第四百零二章 散心
我巡視新辦的少年武備學堂,享受着諸多崇拜、仰慕之類的目光和情緒。在炎熱的日頭下,這些少年穿的墜着沙袋的迷彩作訓短裝,汗水淋漓的站的筆挺,成行成列的組成一個方陣。
現在的武學一本部六分校,已經基本不直接對外招生了,而是從附屬的眾多小型預備學堂和隨軍學營里招收,這樣選出來的生源有一定的文化基礎,受過基本的軍事薰陶,利於進一步培養和統一的人生觀和信念。
此外,就是受朝廷餘蔭前來進修的官家子弟,從基層選拔起來回爐再造的現役軍官,再加上別將以上的軍官,所擁有的個人推薦進修名額,組成了武學生員的主要成分。
而少年武備學堂,則主要從本軍及軍屬產業出生的子弟、陣亡將士的後代遺孤,童子營收留的流浪兒等中選拔,便於洗腦,培養忠誠,榮譽和歸屬感。
官訂的六學科目以外,象軍隊一樣的管理、作息、出操、拉練、野營,當然是按照減低的標準,晚上還有文化課,講讀的是內部教材版的古今英烈傳和軍史典故,為了避免變成單純只會殺戮的機械,而缺少必要變通靈活和處世的經驗,每十天,將會被分配到指定的軍屬家庭去住上一天,享受一下正常人的家庭生活,算是休假和情商教育。
除了武備學堂,這樣的初級學堂,因為投入和門檻也比較低,在龍武軍和諸寺監中,還有許多名目的存在,如百工、吏目、營造等。
不要小看這些初級專科學堂的價值,數千年華夏,能夠受教育並籍以改善自身命運的權利,有史以來就是一種相當稀缺的社會資源,因此哪怕是流民大營里,啟蒙性質的臨時識字班,趨之若鶩的也大有人再。
等到他們長成,並在軍隊中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我創立的一切才算功德圓滿,擁有磐石鼎固一般的世代傳承根基。
這些年,
我身邊年輕的新面孔也越來越多,代表的是龍武軍第二、三代逐漸成長起來,充實到這個體系中去。這些年我那些老部下可以說是聚少離多,多數時候天各一方,卻始終保持密切聯繫的紐帶,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多半是仰賴了這個體系從利益到人心的凝聚作用。
相比那些出生入死的過命交情為紐帶,卻要受到背後各自家世和門第等因素影響下的第一代將領,以及為了戰爭期間的需要而快速培訓養成出來,已經大量外放任職,純粹以門蔭和恩遇來維繫的第二代軍官,作為第三代,以職業軍人為最終目標,內部培養出來的少年士官,思想和信念也更簡單,更現實。
當然,不是說他們就完全無法被收買,或者無懈可擊,但是在這種自小輸灌教育的情況下,任何來自外部的收買和滲透的代價都變得很高,利用人心的渴望和弱點,想要收買其中個把人或許不無可能,但是要想收買這麼一整個群體,就很不現實了。
我倒不太擔心他們出現問題,因為有一個師長的名分,再加上隨着學業完成,其中表現優秀的人,都將留在我身邊見習的同時,也和岑參、杜佑那些因為各種理由聚集在我旗下的人一樣,打上了我個人獨有的烙印。
在奉行「天地君親師」的古代,背師是和不孝一樣,萬夫所指的沉重罪名,師生名分既是一種義務,也是一種約束。
雖然在官場上什麼事情都有可能發生,為了功名利祿,出賣與背叛也是稀鬆平常的事情,將提攜的恩主當成晉身的踏腳石的也不是沒有。但是基本上做了誰的門人,就打上了誰的烙印,除非有極特殊的理由,要想背棄另投不是不行,但是代價很大,甚至大到一輩子的前程和名聲,不管什麼人上位,都不會喜歡朝秦暮楚的三姓家奴,或許一時利用有之,但是想要得到重用就很難了。
後世的李商隱,就是因為師從的是李黨大老,卻取了牛黨的女兒,結果在牛李黨爭中里外不是人,一輩子被打壓的鬱悶到死。他們雖然在我的幕府中做事,但是能夠掌握的東西價值,還沒有大到可以讓他們背叛後,繼續得到重視的效果,更別說龍武軍對背叛者的懲罰。
看着他們單純、樸實、執着、服從,代表了朝氣蓬勃未來的面孔,我被長安那攤子爛事煩擾的心情,才好了許多。說實話,相比和那些扯蛋扯到頭頂綠油油的大臣官員在一起,我更喜歡和他們呆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