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之盛唐 第四百零三章 後手_頁2
朝中有人提出要求,將在西域四十四國新開設的,由各種邸店、質鋪、錢櫃、行棧聯合發展起來大小飛錢票號,納入戶部的管理中。
結果禮部也馬上提出類似的要求,認為這些藩國的經營業務,應當屬於禮部的範疇,其業務在東海、南海藩諸國,已經成例。
然後是掌天下錢穀金帛諸貨幣的太府寺少卿張光奇,也突然跳出來爭取類似的權益,理由是太府寺正在統一天下分散在鑄錢使、鹽鐵轉運使、諸道節度使、州府刺史的幣造權,並認為這些涉及流通事宜的勾當,當屬鑄錢使管轄的各地錢監一類,要求參與監管的權利。
朝廷突然對西域四十四國重視起來,當然這種重視,是建立在巨大的經濟利益上的,朝廷的千頭萬緒的事多要錢的地方多,國庫實在窮的要緊,西北朝廷當初為了湊集前方軍費,通過直接干預組織國家規模的貿易,已經嘗到了不少甜頭,在多條漫長的東西貿易線上,四十四國本身的商業價值,開始進入朝廷的視線。
這些年,在安西都護府增設營田、度支、轉運諸使,又敕命禮部派宣撫官常駐其國,主持上供朝貢事宜云雲,當然,這也只是官方的說法。西域最大最富饒的高昌、龜茲、疏勒、於滇列國都被大唐收入囊中,剩下的這些沙漠綠洲上的城邦小國,能夠保留下來,純粹是為了在列國朝貢的時候,用來湊數和充排場的,並不指望蚊子腿這點肉的。
但是西域作為東西方各大文明諸國各族的交通要衝,可以繞過戰爭敵對狀態下的限制,在不損朝廷的臉面的情況下,直接從吐蕃啊、大食什麼的那些敵國中,為朝廷套取急需的金銀和錢幣。於是也誕生了一大批以官授周轉經營發家的新貴商賈,當然其中大多數都是胡人,按照族類又分作好幾個群體,勢力最大還是昭武九姓的栗末人,他們有先天的地理和人脈優勢。
他們甚至有手段從天竺販糧,穿過親附吐蕃或是大食的勢力範圍,輸送到河中資助軍用,再從河中各族販駿馬牛羊到關中,再用朝廷回憑的官票,優先採買中土製定出口瓷絲紙茶鹽糖酒等貨物,完成回程。
由於作為新科禮部尚書的賀蘭進明,要想與身兼政事宰相身份的戶部尚書苗晉卿,爭奪部門的利益,覺得分量和地位還差了點,於是毫不客氣的把我也拉下水,提出可以採納我作為輸邊模式首創和發起者的意見,
但是,我回來的路上,居然被人攔截了,當然不是那種具有威脅意義的攔截。而是附近的天興縣令孫鎣、縣尉謝夷甫,率領治下父老,站在我車隊儀仗必經的道路中間,守株待兔堵住了我的去路。
交涉了好半天,才弄明白,這兩位敢擋住我去路的縣令、縣尉大人,帶着他們的百姓是找我告狀來了。
要知道,官僚體制內許多人害怕和龍武軍大交道,因為龍武軍雖然不排斥和忌諱潛規則,但對往來數字拿捏的精準和明確,對任何部門來說都是相當頭痛的事情,要知道無數的下層官僚、胥吏,就是靠這賬目數據上的模糊邊緣,混吃飯的。雖然無法禁絕上下其手的可能性,但至少增加了貪墨舞弊的成本。
而且如果把抓到小辮子,後果很嚴重的,因為龍武軍的人是不會老實的遵循正常官僚體制內的規則和手段,來解決問題的。至於告狀,更是破天荒的事情。
按照官場的體制,除非有強力的人士包庇,否則越級上告是個大忌諱,這可是關係到前程問題,為官一任,無非是為了錢途和前程,特別還是文官向高過無數級武職請命的跨界行為,他們這種聚眾攔截軍隊的性質,說嚴重了就是煽亂,被御史糾舉上去發揮一下,罪及全家都不無可能。
因此,反正我也不急,難得以好奇的心情,破例接見了這兩位很有勇氣的縣令和縣尉大人,
當然說是告狀,實際上更像是一種變相的抗議,原因是近年地方上與軍屯莊的矛盾衝突。為此,他們還準備了一本厚實而詳盡的調查記錄。
原本武裝還鄉團有組織的遷回觀眾後,也佔據了大片荒蕪的土地,建立了大大小小的軍管性質的田莊、除了傳統的種植業,還經營者各種特色的礦山、燒窯、營造坊、工房、養殖場、林場等等,作為龍武軍的後勤基地。
雖然實行的是軍管,但是他們大多數人的日子過的要比地方上的普通百姓要滋潤的多,因為他們佔據的土地和山林,都是關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