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之盛唐 第四百二十四章 青毛驄馬參差錢
第四百二十四章 青毛驄馬參差錢
陳八尺今個兒的心情是特別的好,其實他的本名可不叫這個八尺,本來家裏給起的名字叫小米兒,因為從小就食量海大,家裏那些出息老不夠他吃的,總是半飢不飽的餓的慌,以至於到處偷人家的瓜菜雞鴨,乾脆給取了這個好養的賤名。自小最大的心愿,就是象大房在的節祭上的標準,頓頓有那蔥爆的豬油拌飯吃。
還好他胃口不挑,粗茶淡飯,山根野菜,都能囫圇進肚兒,因此勉強維持長大成人,家裏實在供不下他這無底洞,早早打發出去,跟這親戚到處跑商,自己混自己吃,從學徒一步步做到小有本錢的行腳商。
但因為他天生生的就肥碩,再加上這些年錢賺的多了,油水充足好吃好喝的越發沒有節制,身形也象吹足氣的球體一般膨脹起來,裁量起衣裳來,也是往高八尺橫八尺上打算,因此被口口相傳八尺公的別號,也取代了小米兒這種很沒有氣勢和想像力的小名。
他做的是壓縮草料的生意,也是一項冷門,就是用水力的壓機,將收集來的草料脫青烘乾,反覆擠軋成硬梆梆的草塊,以便於貯藏,如果在內地,則還會因地制宜加入隨處可見的稻草、麥秸、乃至玉米高粱稈子,曬乾的地瓜土豆閒的或臥或立,一副懶洋洋的樣子,又看了看和馬兒們一樣深寬體胖的他,突然打斷道。
「不會不會。」
他擺着手說
「因為是廄養,所以怕養懶了馬力,場子每天早晚兩次,至少讓人驅使着快跑上兩個時辰,一定要跑的口鼻流沫才算數的。」
「現在是午後消食的時光。」
「每天午時必須趕到河裏清洗一次。」
我點了點頭。
有宋一代,可吃夠缺少騎兵的苦頭,雖然不乏精良的裝備和勇敢的士兵,可是兩條腿打四條腿,打的贏追不上,打不贏也跑不掉,再好的裝備和再充足的兵員,也只能給人家做了運輸大隊長,西夏國大名鼎鼎的擒生軍,可都是用宋朝的俘虜組建的。
有唐一代,國家常備騎兵最多時可達數十萬,從安西、北庭到河西、隴右、關中,到河東、河北、安東,到處是大小官私牧場和官民蓄馬成風的傳統,再加上那些藩附的邊境部落和國家,輕易還可以動員長千上萬的騎兵,什麼遊牧民族崛起,靠拼騎兵消耗,堆也把對方堆死。
但在戰後的中原關內等地,已經被打的糜爛,那些開國以來赫赫有名的諸監牧使、群牧都使、閒廄使等,都已經名存實亡。相對完好的西北各路的監牧使、群牧都使、閒廄使,也因為戰爭的抽掉,耗盡了潛力,已經不復最盛時存欄70萬的規模,相當的虛弱,甚至為了滿足續種的需要,還不得不從回紇等地大量市馬。
本朝的馬政歷來由太僕寺主管,北方各地設置國家牧監(養馬場),具體負責戰馬的牧養、管理與供給。牧監分上、中、下三等,有馬5000匹為上監,3000匹以上為中監,不足3000匹為下監。各監置牧監一人,副監一或二人。此後,又相繼置諸監牧使、群牧都使、閒廄使等,統領各地牧監。
為加強管理,朝廷對馬匹的繁殖、死耗、烙印、獎懲等,都有具體現定。每年秋天登記馬籍,區分良馬、駕馬,定期上送殿中省尚乘局、各級官府及 軍隊使用。遇有大的戰事,還隨時向民間徵發馬匹。
安史之亂後,肅宗吸取了安祿山以節度使身兼諸監牧多職,而導致河北、河東的戰馬,全成了資敵的本錢,不再讓武人兼領牧政,大肆重用內官,以內官為監軍,又以內官監臨重要的地方差遣官,因此由宦官充當的內飛龍使,開始控制全國監牧大權。
事實上,連這些年通過各種渠道獲得大量的馬匹,號稱馬比人多的龍武軍,但是除了解思的奇兵隊等幾隻純騎兵編制外,其他大都是適合馱挽奔馳負重的軍馬,而非嚴格意義上的可以衝鋒陷陣的戰馬。維持強勢的戰鬥規模和持久高昂的士氣,也是需要巨大的後勤消耗為代價的,許多時候還要通過驢騾牛等來補充運力上的不足。
從軍馬變成能夠伴隨騎士戰馬衝鋒陷陣的戰馬,需要足夠長時間的來磨合,畢竟讓這種有靈性的動物,克服趨利避害的本能,衝進敵陣的刀槍中,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而且相對普通軍馬、官馬、民馬,戰馬的生命周期要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