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錢荒
「錢荒」,回頭陪着小丫頭,正笑的前仰後伏的,屁股還沒坐熱,成都長史代少尹鄭元和,又來求見,不免攪擾了興致,對這廝的敬業精神,有時候實在讓人無可奈何。
「正是錢荒」他一板正經道
成都乃至蜀中地區,居然開始出現錢荒的問題。錢荒這東西算是太平盛世一大特產,隨着開國以來百年盛世,加對外商路的發達密佈,造成世面上可以說貨殖產品的極大豐富,但與此同時也帶來另一個問題通貨緊縮,也就是通常所說的錢荒,屬於官府鑄造發行的貨幣量,始終根不上社會財富增長量,貨多幣少之結果,造成物賤錢貴,使的更多人持幣待購,市面流通貨幣的持續減少,於是錢荒就爆發了。由於我搞的那些東西,產能急劇擴張,又進一步加劇了這種錢少貨多的緊縮趨勢,許多人將貨幣大量囤積起來,觀望投機。
北方戰亂,本來應該是通貨膨脹的,但居然會出現錢荒,這錢荒的發生,可不是偶然,通貨膨脹,谷踐傷農的道理,在這個時代也通用,流通衰減,市場蕭條,交易萎縮,最終影響的還是靠工商發家的人。
我是個武將,按道理,這種經濟問題應當與我無關的,但是我手下的流民大營,還有大量新興的事業。
錢荒造成的後果,如果處理不當,也更容易成為那些新生產業,潛在反對者新的攻擊理由,大辦實業,過量的傾銷,導致錢荒,傷及農本紜紜,在自己自足的莊園經濟下,傳統的大地主真正受到的影響很小,反而是那些底層承當勞役賦稅的農民、手工業者衝擊最大。
畢竟長遠的前景什麼再怎麼口燦如花,擺在眼前的東西才是最實在,被人利用起來,御使大人也不會客氣的筆墨和口水的。在此之前,也不是沒有暗中的勢力,哄抬物價,聯手抄市,籍民生動盪以攻擊流民大營相關的實業之過。
直接解決的辦法看起來很簡單,無非是加大通貨投入,但實際上受限於貨幣原料的產量,這成為一個老大難問題,
根據本朝的少府志:凡天下銀、銅、鐵、錫之冶一百六十八所。主要集中在陝、宣、潤、饒、衢、信五州,銀冶五十八,銅冶九十六,鐵山五,錫山二,銅山四。汾州礬山七。歲采銀萬二千兩,銅二十六萬六千斤,鐵二百七萬斤,錫五萬斤,鉛無常數。以洛、並、幽、益、桂等州皆置錢監。
象我手下的商州,有紅崖冶銅山,置有洛源錢監,
一個幅員萬里的大國才二萬白銀、二十六萬六千斤銅的產出,這些產量作為貨幣的支撐,顯然嚴重不夠,根本無法滿足基本的社會需要,於是就有了「盜鑄漸起,私錢橫行」的社會現實。
雖以重罪嚴治株連,「私鑄者抵死,鄰、保、里、坊、村正皆從坐」。但始終屢禁不止,「私錢犯法日蕃,瀕江民多私鑄錢為業」「江淮遊民依大山陂海以鑄,吏莫能捕」。各種小錢、輕錢、惡錢、劣錢的橫行,嚴重衝擊了社會貨幣信用體系,更有人融官錢鑄器為利,到了唐玄宗不得不下令「絹貨絲帛」與錢並行。儘管如此,還是不敷使用。
但另一方面,由於商貿的發達,唐朝成為金銀等貴重貨幣的世界第一大流入地,因此大多數時候錢荒的問題,都一段時間後,又市場經濟杆稈效應,而被外來的輸入所緩解和消化。
但現在是戰亂時期,來自西域的商路早已經斷絕,作為輸入地的安息、大食、拜占庭的來源是不能指望了。
真正解決的手段還是,加大產出投入。
根據後世的記載,在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內,雲南都是重要的白銀和銅礦產地,雖然我根據讀過的雲南地方志上大概位置,已經派了人到雲南軍、昆寧軍下所屬白蠻、棘人等那些僑治州去勘探,但那都是少數民族地方,開化的晚,兼顧了偏遠和崎嶇的特色,從發現探礦,到建設開採,到形成產能,再修好道路運出來,最後成為收益,還是侯年馬月的事情。
但這還不是最嚴重的問題。
「不是還有商州洛源監麼,若」洛源監作為龍武軍一個就食點,應該還有儲備可以應急的把。
「可是」他搖了搖頭露出鄭重的神色「恐是難以指望了了」
「什麼」這下論到我驚訝了,商州紅崖冶,為山南重要的銅產地,供應給洛源錢監礦料,可起十爐,
第一百七十四章 錢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