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之盛唐 第一百五十三章
第一百五十三章
他們扶持自己的代理人,贊助鄉人,延聘宗師大家,興學授徒,聚做學問,根據自己的文化和歷史特點,也形成了南三北二的學術流派,所謂的以北方西京長安、東都洛陽為中心的,關隴學派和河洛學派,南方則以揚州為中心的淮揚學派;襄陽、江陵為中心的荊湖學派,以及益州、蜀州為中心的巴蜀學派,此外還有以廣州、番禹為中心尚不成氣候的嶺南學派,各自又依州郡縣鄉地方細分若干,諸如淮揚學派最雜,又分吳派、淮派等,淮派又分江都、六合、海陵派,世人簡稱「學流」,
這些人就是蜀流的代表人物。千秋在即,地方各路官員進賀獻禮,上下活動的勤快,他們也順勢匯集成都,交遊訪友,也有通過詩唱文作,一舉成名,乃至上聞達天聽,為仕途做一個好鋪墊的打算。
起頭無非是「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當為國作養人才,於地方推行禮儀、教化萬民」之類的官樣文章,隨後本地眾名流們也一一引經據典附和,並出錢湊作彩頭,對尋常學子來說也是一筆巨款了,兼以名利雙收。
此番文會,還有一個目的,有為鄭元和辦的初具規模規模的成都新學,挖角的意思,特別是一些不適合為官,只適合做學問的人。
劉長卿老頭在十三友眾人中最年長地位最高,好歹是個監察御史,又領太常大夫,資歷和名望亦是最老的,面子還是大很,被公推為首席。自認有為國家發覺良才的義務,對興學這種造福子孫的事情,還是相當的上心的。
陸續又有些人加入,話題已然轉到時政上,
「朝廷新設北海節度使,統轄北海等四郡;設置上黨節度使,統轄上黨等三郡;設置興平節度使,統轄。」。
」太上追封冊命今上的母妃楊氏為元獻皇后,改元」
「安西藩國于闐王尉遲勝義赴國難,命王弟尉遲曜代國,自己親自率兵五千入朝援助平叛,今上嘉其忠,拜特進兼殿中監」。
當然這些文抄上以鼓舞人心為出發點所謂的新聞,對我來說已經是舊聞了。對劉老先生搖了搖頭示意後,就後排找了座位當聽眾。
討論無非是一些「某願提領五千虎賁,橫掃六合,氣屯八荒,」yy式精神愛國,口水殺敵的話題,看來崇尚清談,古今皆如是啊。
我輕輕搖頭不已,年輕人有志氣有理想是好事,但過度自大就是笑話了,要是打仗這麼容易軍人早失業了,宋朝也早把女真蒙古消滅了,中國早無數愛國青年的精神作用下滅日屠美。
說上一段,就要賦詩一首。
人人頗思情景交融,胸中片刻之間醞釀了洋洋千言的大賦,真箇是文采華麗,千古名篇,只恨這時短,未展胸中所志?還是很有些錦繡華章。什麼「雨沐天恩」「歌詠太平」「胸懷干戈」「憂民懷古」只是我目的不在於此,更感興趣的也是那些奇巧技藝之士,
「炎光延萬里,
洪川盪湍瀨。
彎弓掛扶桑,
長劍倚天外。
泰山成砥礪,
黃河為裳帶。
視彼莊周子,
榮枯何足賴?
捐身棄中原,
烏鳶作患害。
豈若雄傑士,
功名從此大」。
好詩,我也不禁附和着嘆好起來,不由多看了幾眼,「彎弓掛扶桑」這年頭居然還有把日本做假想敵的。
「這位是人稱學籍半山的顧半山,蜀流中的少輩翹楚」
說話的是元結,他性散淡好結交所識廣泛,正巧做我身邊,便主動為我介紹其中比較注目的幾位
「那是巴東治學大家傅抱亭的兩位公子,人稱大小傅,文風流」
目光瞥到另一邊後排幾個錦袍寬幅的俊秀少年,形容忸怩嬌柔,把手捏巾,攬笑無嫌的,不由一陣雞皮疙瘩。
難道我們偉大祖國真是什麼東西都淵遠流長,連玻璃黨、兔子流這種調調,都超前到能光天化日明目張胆的邀行結伴,難怪後世大名鼎鼎的某江文學裏多是「沖天脂粉透忱美,滿眼儘是菊花黨」的美少年和他們的多角愛戀。
「那個。」他遲疑頓了頓「好象是劍南鎮度支文大人家的女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