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奮新明 第446章 約談糧商
更新:06-01 13:08 作者:小波不停 分類:軍事小說
測試廣告1
施家人平安逃到廣東後,在李定國的接應下他們迅速啟程北上趕赴登州和施琅匯合。看小說網 m.kanxiaoshuo.net
時間進入十月份的時候,青島港的建設工程已經啟動。而施家人也正好在這時候,到登州和施琅團圓。能這麼順利的從鄭家的魔掌中逃脫,除了佈置得當還必須要十分幸運才行。
這天下有人幸運,就有人不幸。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總有些人沒有被命運眷顧。而今年,似乎沒有被命運眷顧的人特別多。從三四月份開始,是不是的傳來壞消息。初夏北方發生了嚴重的水災,同時江南、華中一帶又發生了嚴重的旱災。水災一段時間後就過去了,而旱災一直持續到了現在還有結束。
兩季糧食絕收,讓富裕的江南也撐不下去了。六月份逃難的還都是一些破產農民,而進入十月份的時候,一些自耕農和中產人士不得不加入逃難的大軍,開始找活路。南直隸、江西、浙江三省有過千萬百姓,哪怕是有十分之一的人逃難,也夠人受的。好在浙江這邊有福建幫襯一下,南直那邊孫可望的救災措施比較得當,唯有鳳陽府和江西北部的情況失了控。
曾澤生帶着一兒一女進入中原地界的時候,天上總算是下起了雨。說實話他很想回過頭來,返回老家。可理智告訴他,回去之後會死路一條。現在確實有了降雨,但這不代表着旱災結束。沒有餘糧、沒有種子,他們這些一無所有的家庭,拿什麼熬到下一季糧食收穫?為了活命,家裏將最後八畝地的永佃權都拿來換糧食了。就這老婆還是在生小兒子的時候,營養不良,難產而死。
災難對於生斗小民來說是生死別離,對於富室巨戶來說卻是饕殄盛宴。通過各種手段,他們攫取了平常難以想像的利益。一斗麥子,能換數畝田地的永佃權,能讓百姓們賣兒賣女妻離子散。
「爹我餓、走不了路了。」
「再堅持一下,咱們帶的乾糧不多了,得趕到前邊的接待點,看了情況再說。」
逃難不可能什麼都不帶,曾澤生的背包里其實還有點糧食。但這是最後報命的東西,他想着到了地方後再說。儘管傳言說,那邊朝廷救援得當,過去之後就不會再餓死。可不是親眼所見,誰知道有沒有意外,傳言到底靠不靠譜。
到了傍晚的時候,一家三口總算是趕到了救災接應點。這裏有好幾千人呆着,場面有點亂。前邊一大群人在排隊,湊近一看原來是施粥的地方。老曾連忙帶着兒女,趕過去排隊打粥。
「有沒有盛粥的碗?沒有的話,去前邊有飯碗的地方打飯,每人只能打一碗,沒有多的。」打飯的人很不客氣的在粥鍋旁邊吆五喝六,好像自己有多大權威一樣。
有碗的的人可以自己打飯端到旁邊吃,沒碗的人,只能用公共的碗在粥棚附近就地吃。公共用的碗都拴了鐵鏈,生怕被人順走。
剛開始的時候碗其實是可以隨便用的,可一不留神就被災民們給順走了,逼得救助所只得用鐵鏈把碗拴上,並且派專人看管。災民們是窮極了,只要見到能順的東西絕對不會放過。
一碗粥也就剛剛勉強把餓氣壓過去,根本就沒法吃飽。但這個救助站,每頓只供應一碗粥不會多供。
吃完飯災民們被人領到睡覺的地方,讓他們休息。這地方異常簡陋,連被褥都沒有,就是草蓆和茅草,最大的限度保證災民不受凍就行。
「此地最多供大家三頓飯,大家明天早上吃了飯後,就要遷到別處。朝廷有專門帶路的人,下一站的伙食會比這裏好一些,所以儘快趕到下一站為好。」負責安置的吏員把人領到地方後,說了接下來安置的政策,然後就走了。
前沿的救助站之所以條件這麼簡陋,並不是物資真的緊張到了這種地步,而是有意為之。目的就是讓災民不要聚集在邊界地帶,要讓他們儘快遷移到鄭州,然後到真正的救災安置區。
跟着大部隊往鄭州走,曾澤生越走越安心。因為他發現北方的朝廷確實說話算話,這一路上伙食越來越好。到了鄭州的時候,乾飯都能吃飽了,不像邊界的救助站,一碗稀粥就將人打發。
鄭州車站最近這段時間,異常忙碌,每天要發運好幾千的災民。前段時間災民主要是發到遼東,現在那邊已經到了冬季,災民接待工作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