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奮新明 第465章 有人被電死了!
更新:06-16 15:13 作者:小波不停 分類:軍事小說
測試廣告1
為期二十天的天津商貿博覽會總算落下了帷幕,效果是空前的好。文師閣 m.wenshige.com作為這次博覽會的主辦方天津官府,可謂是出盡了風頭。惹得其它府州嫉妒的要死,尤其是登州府。本以為通了火車後,能將天津的生意搶來不少。沒成想,人家居然搞了這麼一手。
辦商品博覽會,李振新的目的並不是只為了賣貨,現在這個時代,只要有好貨就不愁賣。他主要是想着通過這樣的聚集效應,加強貨品和技術的信息交流,促進生產者更好的提升產品和生產效率。
在古代技術進步為什麼緩慢?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信息交流太少了。很多革命性的技術產生後,往往數十年甚至是百年才得到普及推廣。這還算好的,更嚴重的是,有些先進的技術,因為沒有找到市場和推廣就消亡了。古代的很多技術失傳,就是這種情況。當然也有一部分絕技失傳是因為統治者搞壟斷,禁止民間製作。比如唐代的秘色瓷,還有中國頂級琉璃產品的製作工藝。
這些技術的失傳,十分令人痛心,搞博覽會就是讓好的產品找到市場,讓各地的商家充分交流,了解不同的技術路徑的產品工藝。
在沒有電子傳媒的時代,搞展會是最有效打破信息壁壘的方式。王文強來信說天津萬商博覽大會大獲成功,有這次成功的大會做底,以後還可以多組織一些類似的活動。比如長安就可以定期舉辦工業機械博覽大會,促進工業產品信息的交流。
除了收到王文強的信以外,還收到了一封宋應星從北京發過來的信。
老頭的蠅頭小楷寫在信紙上,看着就令人賞心悅目。到了這個時代,李振新越來越不敢寫字,自己寫的像狗爬體一樣的字,拿出去太丟人了。
宋老頭在信中說了一個奇怪的事,準確的說,是一個奇怪的事故。工學院的人在做硫酸實驗的時候,無意中在泡有硫酸的大池子裏,兩端分別放了一塊鋅板和銅板,然後放板子的兩個實驗員手裏正好拿着一段金屬絲碰在了一起,結果發生了悲劇,兩人當場死亡。
出現的這種怪事,宋應星百思不得其解,抱着試試看的心態,他給武昌的李振新寫了封信,問問他是否知道原因。
這兩人應該是被電死了,上學的時候李振新記得電池就是用兩種不同的金屬在酸性電解液中產生壓差,形成直流電。
也就是說工學院的人,無意中弄出了電池的雛形,摸到了電的門檻,只不過付出的代價有點大,兩個生命消失了。李振新覺得這是一個機會,可以藉機把電弄出來,他太需要電了。有了電就能搞出有線電報,信息的傳輸會有質的飛躍。
以前他也想過把發電機弄出來,因為哪玩意的原理看着很簡單。不就是轉子和定子,弄在一起用動力帶着轉就行了嗎?後來他才發現自己想的有點簡單了,關鍵問題不在弄出電,關鍵問題是要把電壓弄穩定。而這不光是技術的問題,還得摸清楚電學的規律,將電壓,電流和電阻的關係弄清楚,才能製造可用的東西。
這三者之間的公式李振新知道,但必須要有個標準的單位產生,公式才能用得上。相對來說用直流電池,才最符合目前的實際,也更容易實驗摸索清楚電的規律。
用電做動力,目前來說不現實,當務之是儘快將穩定的電池做出來,然後趕緊搞出有線電報,以後再去摸索電的其它使用方式。
有線電報製作起來不難,最簡單的電報機小學就做過,將大致原理講清楚,讓工學院的人去摸索應該可以搞出來。
想通這些之後,李振新給宋應星寫了一封長信。儘自己所知知識的最大限度,給他講了電的原理,以及電池和電報機的製作方向。例如用多層銅板和鋅板中間用棉花將稀硫酸吸附,再用導線相連,導線最好用銅線,且需要使用橡膠做絕緣體包裹。
剩下的事就看老宋他們的本事了,快的話說不準三五年就能弄出合用的電報機,用三進制電碼發報了。要求不高,能傳輸二三十公里就可以,反正電池的功率可能也只能支持這麼長的距離。有這麼長的距離,已經夠用,把各個信號塔用雙嚮導線相連通,再加些轉接裝置,全國的電報通聯,勉強能做到。這就可以了,最起碼重要信息能短時間內準確傳達,比目前的煙花、旗語先進和快速的多,說不定信號塔的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