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河山風月 240、交鋒
更新:09-20 02:25 作者:我的長槍依在 分類:軍事小說
到達益津關以西後,史從雲已經看到遠處的遼軍大營。
六萬遼軍,龐大的營地在北面大地上鋪開,外圍柵欄環繞,延綿數里,馬蹄聲和吵鬧的吆喝,隔着很遠都能聽到。
大營外圍是往來巡邏的遼軍士兵,遠遠看去就像一群整齊的黑螞蟻。
中軍大軍早在一里外就已經展開陣型,史從雲親自坐鎮中軍,一步步推過來的,數萬大軍拉開的漫長陣線,將益津關西南面大片長勢正好的綠油油麥苗麥穗踩成深綠泥渣。
不過這時也來不及顧及那麼多,此前史從雲下令不得驚擾百姓,百姓的東西不能搶,房子不能燒,田地不能踩,可現在他不可能讓大軍到達遼軍營地之前再展開陣型,那樣會有危險。
他下令中軍在益津關一里外停下,展開陣型,隨後才開始向前推進。
而老爹史彥超所率龍捷騎兵正順着西面田地之間的大道北上,到達遼軍大營西南側列陣。
隨着越來越靠近,視野越來越清晰開闊,他也發現對面遼軍的陣型,他們的大軍在北面,前方益津關下還有正在攻城的部隊,大約一千多人,在益津關城牆下部署,正準備攻城。
史從雲立即對下令讓邵季帶領控鶴騎兵攻擊遼軍攻城部隊,同時中軍大陣向着東北方向緩緩移動。
越過益津關西段城牆後,雖然可以目視遠處遼國大軍,其實兩軍之間尚有數里的距離,只不過因為地勢平坦,所以視野十分開闊。
中軍採用車陣,上千輛車在二里左右的漫長陣線上排開,大量兵車排列在最前方,以用於防備契丹騎兵的衝擊,兩股騎兵放在兩翼,比起中涓之後。
史從雲心裏已經有了構想,如果打起來,必須先讓中軍步卒大陣接敵,騎兵在兩翼伺機出動。
遼軍和周軍都是步騎混合,但對兩軍來說戰術上有很大區別,遼軍騎兵是主力,步兵只是輔助。而周軍步兵是主力,兩翼騎兵是奇兵。
史從雲的車陣和當年衛青所用的也有很多改變,首先是採取當年符彥卿等人擊敗契丹大軍的經驗,將車陣改了一下,前方的車都是用牛拉着走的,成了牛車,這些牛有從當地百姓那裏臨時強征的,也有些是從後勤部隊趕來的,大軍一旦停下之後就把牛拴在車轅上。
大陣推進時是八個方陣,一旦停下之後就會變成八個圓陣。
後方跟進的是身着全甲的長矛手,刀盾手,再裏面的則是弓弩手,而周軍的最正中是神火都的火箭床弩是用馬車拉着走的。
史從雲下令,一旦停下變成圓陣之後,最中間的神火都士兵立即開始挖土構築高地,同時將床弩在中間高地架設好。
圓陣對騎兵也是衛青的重要戰術,在漢朝與匈奴全面大戰之前,中原戰陣多數時候是方陣基礎上的各種變化,因為敵人多是步兵。
但方陣對騎兵有致命弱點。
騎兵機動性強,可以利用機動性繞過大陣正面從各個方向發起進攻,方陣側翼和後方會變成弱點,就算變陣之後,方陣的四個突出的角依舊是弱點。
騎兵發起衝鋒時九成情況不是正面衝撞,而是「切角」,既騎兵從中間分流,變成兩條長龍依次打擊方陣四個角,角落的士兵會陷入以少打多的情況,而方陣四角士兵一旦崩潰,整個方陣也就亂了。
衛青有着豐富的對匈奴作戰經驗,最後總結出來的方法就是對付騎兵用圓陣,使得各處沒有突出部,騎兵無論利用機動性集中兵力從哪個方向發起進攻,無法取得多打少的局部優勢,這種戰術之後也一直流傳下來,歷經千年依舊十分實用。
史從雲的大陣緩緩向着遠處遼國大軍靠近,同時東面益津關外,邵季率數千鐵騎,如長長黑色鋼鐵長龍,快速從側面沖向遼國的攻城部隊。
攻城部隊遠離遼軍大營,都是步兵,來不及反應就被摧枯拉朽般衝垮,殘餘遼軍哭喊驚叫,丟盔棄甲向北面遼軍大營奔去。
史從雲派人制止邵季追擊,同時令周軍在距離遼軍大營一里外的益津關西南側開始吧變陣,變方陣為圓陣。
兩萬五千控鶴軍步兵,神火都士兵混合的軍隊,慢慢在遼軍西南面組成八個龐大兵車圓陣,左右翼拉開一里多寬,開始緩緩向着遼軍大營迫近。
邵季所率三千多控鶴騎兵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