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天明末三十年 第七卷 一統山河 兩千一百三十七章 遼東戰役一
更新:01-14 01:27 作者:青弋漁夫 分類:其他小說
正如劉毅說的那樣,就在淮海戰役進行的如火如荼的時候,遼東戰役也拉開了帷幕,早在淮海戰役開始之前數月,劉毅曾經派人去高麗和庫頁島傳信,再次強調了出兵作戰的時間,彼時也沒有後世的衛星電話等通訊手段,總部和駐外兵力無法取得及時聯繫,只能大家約定一個時間,然後同時進攻,即便是中間出了什麼差錯,雙方也不能及時溝通。書神屋 www.shushenwu.com而遼東戰役的一個關鍵點就是庫頁島部隊的行動時間需要好好把握,從庫頁島出發,如果從地圖上看,光是庫頁島到盛京的直線距離就高達三千多里,這還是直線距離,如果真正開始行軍的話,還有眾多的地形不利因素,千里雪原、深山老林等等,都是制約軍隊行動的阻礙,實際行軍距離絕不會低於五千里,庫頁島的軍隊雖然人數不多,可也都是步兵,即便是用了滑雪的方式,一天的極限行軍距離也就在五六十里上下,一切順利的話,抵達盛京附近也需要一百天的時間,所以李定國、盧象觀他們必須提前三個月出發才行。
而王大雷這邊的行動要提前開始,因為高麗駐軍基本上是跟清軍隔着鴨綠江相望,遼東戰役一開始,王大雷的部隊就要強渡鴨綠江,然後按計劃北上攻擊,最起碼要拔出鴨綠江北岸的一連串堡壘,這個難度不小。反觀清軍這邊,自從前次皇太極兵分三路攻掠各地之後,清軍在盛京附近的兵力一直保持在十萬人左右,多爾袞和阿濟格的兩百旗,還有被彼得洛維奇排擠到盛京的戈洛文麾下三個羅剎旗,以及四個高麗旗和四個漢軍旗。但是因為關內局勢變化,皇太極強勢入關,搶佔西北,所以需要用到更多的兵力,基於此,皇太極只能從盛京抽調了一部分兵力,比如四個漢軍旗全部撤出,彼得洛維奇還從戈洛文手上又調走了一個羅剎旗入關,如此一來,實際上留給戈洛文和多爾袞的兵力只剩下兩白旗、兩個羅剎旗和四個高麗旗,總兵力正好是六萬人,如果從兵力對比來看,雙方是一比一,只不過清軍這邊的優勢就是他們是防守方,並且這幾年的堡壘修築工程取得巨大進展,按照皇太極的指示,已經被毀壞的原明軍城堡都不再進行修繕,而是在邊上重新建造羅剎樣式的棱堡,從九連城開始一路往北,湯站堡、鳳凰城、通遠堡、青台峪、草河堡、新安堡、連山關、甜水站堡、威寧營、奉集堡、白塔鋪、虎皮驛等地連續修建了十幾座新式城堡,這些城堡互為掎角之勢,首尾可以相顧,形成了一道密集防線,裏面駐軍眾多,王大雷想要打盛京,就必須突破這一連串的堡壘群,難度不可謂不大。
最重要的是,這些堡壘裏面都配備了不少羅剎火炮,由羅剎的士兵親自操控,無論是在射程還是在射速上,都沒有落後青弋軍太多,關鍵是人家縮在堡壘的烏龜殼裏面,王大雷的部隊每一次都要攻堅,就算是拔釘子,一個個這麼拔過去也要耗費巨大的精力。關鍵是,羅剎修建的堡壘都是棱堡,在攻打台島的戰鬥中,青弋軍見識過荷蘭人的棱堡,不過那還是棱堡的初級版本,畢竟前往南洋的荷蘭人出發時間很早,棱堡的修建時間也是十幾年幾十年前,所以樣式還停留在棱堡的初級階段,而遠東這些羅剎人修建的新棱堡可就不一樣了,這些棱堡對比荷蘭人的老式棱堡至少做了三個方面的改進。一是堅固程度,首先新築的堡壘肯定比幾十年以上的堡壘牆體要堅固,而戈洛文的堡壘又採取了梯式斜面城牆的設計,不再是城牆垂直於地面,這樣一來,可以大大抵消炮彈的威力,即便是重炮直接命中城牆,也不會造成中原那種縣城府城城牆直接被火炮轟塌的情況,反而炮彈很有可能被彈開。
第二就是棱堡的階梯配置,羅剎的火器、建築還是各方面水平實際上是一直落後於西歐的,所以米哈伊爾上台之後,其實一直很注重吸取西歐的先進經驗來擴充自己的實力,不斷從西歐購買各種火器就是一個良好的證明,與此同時,他也很注意吸收西歐相關建築方面的經驗,比如棱堡這種防禦工事米哈伊爾就很看中。雖然戈洛文長期駐紮在遠東,對於這種新式棱堡可能不是特別了解,但是彼得洛維奇可是長期在西部作戰的,他對新式棱堡了解比較多,最重要的是軍中有許多炮兵人才,在十六十七世紀的西方,軍隊是一個出數學家的地方,實際上這種說法應該反過來說才對,十六十七世紀的西方,作戰需要大量的數學知識來輔助,比如火炮的彈道計算,城堡的建造計算,都需要應用到數學,這也就是軍隊中的技術兵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