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天明末三十年 一百五十六章 經濟發展
更新:03-02 21:59 作者:青弋漁夫 分類:其他小說
測試廣告1 崇禎元年的七月,就在袁崇煥在遼東正被官兵鬧餉的事情折磨的頭疼欲裂的時候,遠在千里之外的太平府卻是熱鬧非凡,首先碼頭和船塢已經基本建設完畢,碼頭從去年開始就陸續在啟用,到了今年完全建設完畢之後,每天的吞吐量就更大了,劉毅估算了一下,如果按照現在中圩洲碼頭的吞吐量,一年至少超過一千萬噸。筆神閣 m.bishenge.com這是什麼概念呢,二十一世紀的蕪湖港每年的吞吐量大約是一點五億噸。所以在當時有現在十分之一的吞吐量可以說是非常繁榮了。碼頭的繁榮就更加反哺了太平府的經濟,僅僅一年,太平府的百姓生活條件跟以前相比有了巨大的進步,家家都有餘財,但是太平府的土地就那麼多,很多人打起了其他府土地的主意。
江北還比較混亂,很多人還存在疑慮,可是江南沒問題啊,特別是緊鄰太平府的寧國府,池州府。大量的太平府中層階級開始在兩府購入農田土地,讓當地的農民去耕種,每月給那些農民月錢,他們也當起了小地主,而當地生活貧困的農民也樂意為他們打工,反正都是種地,除了種自家的地以外,順便再把東主買下的地種了,每個月還能拿到八錢銀子的月錢,何樂而不為呢。
這種買地買房的風潮,促進了太平府周邊幾府房地產中介事業的發展。其實古代就有中介這類人物的存在。舊時居於買賣人雙方之間,從中撮合,以獲取佣金的人。又叫牙子,牙郎,牙儈。在西周時期,這種中介人稱為質人,到了西漢就稱作駔儈,最後唐朝以後才叫牙人。明清時期,隨着商業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牙商人數大大增加,形成了一個專門的工會,稱為牙行。清代著名的廣東十三行,就是指經營進出口貿易的十三家牙行商人。除了做生意之外,十三行還要與來華洋商打交道,從貨物買賣到日常起居,事無巨細,都必須通過十三行。不過,這裏的牙行數目並不固定,時有增減,所以廣東十三行只是最興盛的十三家。
由於牙人多數狡猾,存在着侵漁百姓、欺行霸市、欺詐哄騙、鑽營漁利、收取高額佣金、損害交易雙方利益的行為等危害,所以當史可法在熟悉民情的時候了解到這個情況之後立即上報到府衙,請王嵩定奪此事。王嵩將此事對劉毅說了,劉毅立刻召集阮星等徽商總會的股東前來開會,研究方案。最後府衙頒佈了一條法令,取締了很多民怨極大的牙行,然後由徽商總會統一管理,徽商總會在太平府成立了十三家有官方背景的牙行,並將舊時的牙行的牙人統一安排到這十三家牙行做事,只要踏實肯干跟以前的收入差不了多少,只是為了方便管理才將這些人聚集起來。
當然也有不聽話的組織一些地痞流氓想要到縣衙府衙鬧事,最大的一次發生在七月中旬,幾家平時不怎麼老實,抽水抽的比較狠的牙行老闆看到新成立的牙行分走了他們大量的生意,心生怨念,糾集一些青皮流氓去徽商總會的牙行門口鬧事找不痛快,這不是找死嗎。也沒動用正兵營,劉毅讓一個連的民團戰士穿上鏢師的衣服,冒充徽商總會的人,衝到街上把這些人打了個半死,以雷霆手段平息了這場風波。自此之後沒有牙行再敢鬧事,都乖乖的納入徽商總會的體系下,劉毅和王嵩還有阮星這太平府的三巨頭達成協定,非常之時當用非常手段,太平府需要的是穩定,一切的目標都是維持穩定,所以任何跟軍隊跟總會作對的人都必須強力清除,不能任由他們發展。對此王嵩是樂意的,他自己從一個七品繁昌知縣,一路坐飛機似得幾年時間就爬到了現在的高位。這都得益於誰啊,還不是劉毅,所以既然劉毅提的是好事情,那他就沒問題。
私下劉毅更是和阮星說過這麼一番話,現在的太平府官衙就是軍政府,府衙背靠青弋軍這棵大樹,而總會更是和青弋軍密不可分,老百姓的日子蒸蒸日上,這麼好的良性循環,如果有人膽敢破壞,他劉毅不介意讓他們吃銃子。
數年後大名鼎鼎的太平十三行響徹整個江南,他們的觸角不僅在南直隸,最遠甚至伸到了兩廣,而阮星也將十三行剝離出來成為總會下屬的一個大分會,命名為徽商中間交易所。
除了這些,隨着造船廠和工坊生產力的進一步爬升,大量的工人缺口開始出現,太平府本地的勞動力已經出現了捉襟見肘的局勢,還是一樣的情況,大量周圍府的勞動力開始湧入了太平府,劉毅跟王嵩商議,這些外來人口的湧入必須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