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之國 第98章 槍法
第二天一早,王宵獵到官廳里,處置了日常事務。書神屋 m.shushenwu.com吃了早飯,洗漱罷了,來見汪若海和閭勍。
見禮畢。王宵獵道:「兩位初來新野,我帶着你們四處轉一轉如何?這裏雖然是小地方,景色卻還好。而且三國時先帝曾在此屯兵,至今留有不少傳說。」
汪若海道:「如此最好。若只是在房間裏面閒呆着,我們又何必到這裏來?」
三人出了城門,王宵獵道:「除了新野城,還有四座衛城。東邊是邵凌的軍營,西邊則是牛皋的軍營,兩人接收新兵,各自訓練。北邊是新兵營,南邊則是製作鎧甲兵器的地方。」
聽了這話,汪若海不由道:「如此大的手筆,要花多少錢!」
王宵獵笑道:「實不相瞞,我的軍中實在是缺錢。建這幾座城池,都是從附近州縣招民夫,只供給他們吃飯就好。幾個月時間,建起這幾座城來。現在還有許多不完善的地方,等到秋後,再招民夫來建就是了。我仔細算過,糧食還是供得起。」
汪若海道:「百姓耕種田地,一年哪裏得閒?你這樣招人起來,難免會誤了農時。」
「監院說得過了。現在我的治下,凡是鄉村百姓,除了一畝三斗的田稅,就是每年力役五十天。我仔細問過了,以前各種差役、力役,普通百姓一年何止五十天!對於百姓們來說,現在這樣,正是他們想要的。現在治下百姓最擔心的,是收了糧食後,是不是真的一畝只收三斗。」
汪若海是傳統官僚,對於地方百姓的負擔能說個大概,具體的就說不清楚了。劉禹錫《陋室銘》雲無案牘之勞形,對於許多官員來說,案牘工作讓人煩躁,自該交給吏人。治下一年收稅總額不錯,已經是不錯的官員。具體怎麼分配,許多人就說不清了。
聽王宵獵分析了一番稅賦。汪若海道:「一下減如此多的稅賦,哪裏來的錢糧養軍?」
王宵獵道:「監院,一畝收三斗,若是一縣有二十萬畝地,就有六萬石。算一算,軍中怎麼會缺糧草呢?一丁一年有五十力役,多少大事做不起來?」
汪若海略一算,不由點頭。想了想,又覺得不對。道:「若如此,以前收的稅也沒有多少,怎麼百姓生活如此之苦?本朝收稅至重之地,如宣州、歙州,一畝也不過一兩斗而已。那裏都是上品水田,豈是這裏可比?你一畝收三斗,百姓反而覺得並不多?」
王宵獵道:「原因很簡單,我只收糧,不收錢。俗話說穀賤傷農,谷貴也傷農。為什麼?因為對於農民來說,賺一文錢也難。官府收錢,哪怕不多,攤到農民的頭上,就是一座大山。」
「你不收錢,那手裏的錢從哪裏來?沒有錢,只靠糧食豈能養兵?」
王宵獵道:「要賺錢,當然是從工商稅裏面來。而且,辦一些有把握的產業官營,每年可以賺出大把錢來。官府不收錢,農民自會把糧食、布帛賣掉換成錢,再買東西花出去。這其中的學問,可不是一兩句話能講清楚的。總而言之,不從農民手裏收錢,對國家大有益處。」
汪若海聽了,看看身邊的閭勍,不由搖了搖頭。這是什麼謬論!官府不從農民手裏收錢,反而能收到更多的錢,不是胡說。
王宵獵也懶得跟他們解釋,只是笑了笑。
之後一千年的發展,經濟理論還是有些用處的。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的劃分,對於經濟規劃有很大作用。農業是保障社會平穩運行的,政府收入並不從這裏來。不但不從農業收錢,後世許多政府還對農業進行補貼。政府的收入,是從工商業和第三產業來。
並不是說在農業社會,這個理論就講不通,只是不像工業社會那麼明顯罷了。組織得當,官府貨幣類收入,一樣可以不從農業中來。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清末的時候,清朝賠款太多,把關稅抵押了出去。由英國人管關稅,收的錢比以前清朝的整個財政收入多多了。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很多。如工商業不發達,管理不規範,官府不按市場規律辦事,不按客觀規律辦事,竭澤而漁,等等。如王安石變法時,號稱把所有賺錢的商業都收歸國有,由於管理粗放,實際對工業業造成了很多破壞。管理的辦法,是後人一步一步摸索出來的。
眾人先到北城。只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