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佑的大唐 第五百七七章 宮中秘記 天外仙人(求訂閱)
更新:09-18 08:54 作者:西關鈦金 分類:軍事小說
「下雨了,真的下雨了...!」魏王府中,李泰和他的那些紈絝心腹們,全部用不可思議的眼神看着眼前的雨景。
李泰更是用一種有些怨毒的聲音,說出了自己的不可知性。
等李泰說完,一邊的杜楚客也是慌忙的道:「殿下...晉王殿下求雨成功,那麼我們就更加的被動了,現在你一定要主動了,必須要在陛下還記得自己承諾的時候,將承諾給兌現出來。
時間不能再拖了,拖得時間越長,這樣對我們就越是不利...!」
「本王知道...對了,你們不是說已經招攬到個人才嗎...那個人才也能行動了,我們要做兩手準備,現在已經是戰爭了,他現在重新成為了我的對手,那就不能怪我無情了。」
終於李泰也是不再對李治有任何的保留了,這次的李治的求雨成功,讓李泰感覺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
.......................
李治求雨成功之後,第一時間就被李世民召回了宮中,隨後李世民對李治大加封賞,跟着對全天下宣佈,李治求雨成功,長安周邊的旱災是可以控制的,這樣做的目的就是以安民心。
而實話實說,李治求雨成功之後,也真的將長安附近的民心給安定了。
更加重要的是,就在求雨過後,李治又向李世民進獻了一個高轉筒車...根據李治的自述,這是李耳先師讓他代自己進獻的。
現在各大渠的水位下降,以前可以很簡單就打到水的地方,已經很難再打到水了,因為下降的水位太大,以至於此時大唐的一些汲水工具無法在渠中汲到水。
大唐現在有三種汲水工具...分別是戽斗、汲筒、龍骨車...戽斗是用粗繩縛於木桶或笆斗的兩邊,兩人對立各執一繩,將河水汲入田間。
汲筒是用打通竹節之粗大竹杆,相互連接,隨地勢高下,用木石支架,跨越澗谷,引水入田。
龍骨車是用連串的活節木板裝入水槽中,上面輔以橫軸利用人力踏轉或利用牛力旋轉,溝溪河水隨板導入田中。
汲水農具雖然多,但是這些農具都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就是太小了,深度不夠,而且汲水太麻煩了,會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
雖然李治求雨成功,振奮了民心,但是一場雨解決不了問題,水位下降是真實存在的,如果這個汲水的農具不解決,還是有一定的問題。
李世民也是頭疼,不過就在這個時候,李治又送上了高轉筒車,這個高轉筒車,是用以人力或畜力為動力,外形如龍骨車,其運水部件如井車,其上、下都有木架,各裝一個木輪,輪徑約四尺輪緣旁邊高、中間低,當中做出凹槽,更顯凹凸不平,以加大輪緣與竹筒的摩擦力。
下面輪子半浸水中,兩輪上用竹索相連,竹索長約一尺,竹筒間距離約五寸,在上下兩輪之間、在上面竹索與竹筒之下,用木架及木板托住,以承受竹筒盛滿水後的重量。高轉筒車也用人力或畜力轉動上輪。
綁着竹筒的竹索是傳動件,當上輪轉動時,竹索及下輪都隨着轉動,竹筒也隨竹索上下。
當竹筒下行到水中時,就兜滿水,而後隨竹索上行,到達上輪高處時,竹筒將水侵瀉到水槽內,如此循環不已。帶動連成串的小竹筒盛水,沿水槽而上,可在高岸上從低水源地區取水。
李治還獻上了計策,可以在高轉筒車前挖深坑蓄水,再挖水道將水送到各個田邊,這樣一來就可以將水儲存下來,並且還可以快速的灌溉到周邊所有的田地。
這一下就解決了李世民最頭疼的事情,要知道旱災可是最嚴重的災害,一朝的大臣都束手無策,可是沒有想到,就這麼輕易的被李治給解決了,不對...不是李治,應該是李耳先師。
跟着李世民就下旨,加封了李治,首先是允許太極宮中坐轎,其次就是將李治的屬地增加了六處,這樣李治的屬地就比李泰還要多了兩處。
最重要的是,李世民准許李治掌管宮中的禁衛軍,所有人都知道,李世民對禁軍看的有多中,自從玄武門之變爆發後,李世民更是將唐宮禁衛軍的決定權、掌管權和指揮權,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
此事件的他居然將禁衛軍的權利給放到了李治的手中,這屬實有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