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佑的大唐 第七百零六章 海盜真有錢呀!
更新:09-18 08:54 作者:西關鈦金 分類:軍事小說
虎賁衛保護沿海村子,打擊海盜的事情越來越多,過年了,很多海盜都和毒瞎子這群海盜想得一樣,都想過來撈一筆。
可是這一撈,基本上都將自己的命給送掉了。
李佑的虎賁衛的戰力,絕對不是那些海盜可以比擬的,僅僅一個上岸,就會被虎賁衛給擊潰,一點反抗的能力都沒有,就這樣,本來動盪的登州漁村百姓,在虎賁衛的保護之下,終於過上了年。
而且登州百姓的這個年還過的很好,因為李佑為了改善漁村,讓漁村的村民可以過一個好年,所以李佑組織了兩隻捕鯨船隊,前往遠海之中,捕殺鯨魚。
鯨魚的捕捉很難,不過,很早的時候,我們古代就已經開始了捕鯨,在湛江,對很厲害的人或是長輩一般尊稱為「公」。
那麼被稱為「海公」或是「海公魚」的,你猜是什麼海洋動物?往最大的猜吧,對了,就是鯨魚。鯨魚自古以來便經常出現在湛江沿海,使得湛江捕鯨業相當發達。
《雷州府志》對鯨魚有詳細記述:「海?魚俗名海龍翁,亦曰海公。」「聲如雷,氣如風,噴沫如雨霧。」「望之若陽海之山」,「每出多以子隨,子之大亦若海中島嶼。」
這些古文是說:鯨魚有幾個名字...海?魚、海龍翁,海公等,聲音像打雷,吐氣像颳風,噴起水來如雨如霧,遠遠望去像海面上的一座山。鯨魚經常母子出行,一隻大的帶一隻小的,遠遠望去,一高一低就像海中的島嶼一樣。
每年冬春季節,鯨魚會游到淺海產子,這個時候就是捕鯨的旺季了。冬至一過,漁民便組織船隊巡獵,發現鯨魚後,各船徐徐駛近獵物,用「突刺法」捕捉。船隊由9-10船組成,漁具是一種帶索有杆的鯨標,長1.5-2米,重10公斤左右。標鈎銳利,纜繩連接牢固,一頭纏在船上,一頭隨杆操作。
每船若干組,每組二人,一人抓標,一人管索,由技術高經驗足的人負責頭標,一般離鯨魚2-3米時,頭標開始投擲,不管脫落與否中,其他標手補投,數標齊下,萬無一失。標鈎刺入魚體後,漁民因勢利導,松索讓其拖游,待受傷的鯨魚筋疲力盡後,便拉加船邊綁好,再拖到岸上宰殺。
要知道這鯨魚可是全身都是寶,鯨肉可以食用,鯨汁可以用作潤滑劑,鯨油可以點燈,鯨的內臟可以用來作香料,還可以觀賞。
就是現在,鯨魚已經瀕臨滅絕了,島國還在偷偷的捕殺,真的是很無語。
李佑現在在唐朝,雖然李佑對鯨魚沒有什麼偏見,但是現在能讓登州百姓好過一點的就是鯨魚,所以李佑下令組建了兩支捕鯨小隊,出海捕鯨。
而功夫不負有心人,第一小隊很快就捕到了一支鯨魚,快到年關的時候,一條巨鯨被第一小隊給捕了回來,重達萬斤,就像一座小山。
第一小隊將鯨汁水,鯨油,內臟給弄走了之後,就將鯨魚肉,用用十多頭牛拖到今光復路十九小附近宰賣,價錢很便宜。當時生活比較困難,有肉吃大家都爭着搶購。
附近百姓、文章、海萍、陳屋港、文章灣等地的村民,幾乎家家都買到鯨魚肉吃,有的人一連吃了好幾天!
很快,捕鯨的第二小隊也是傳來喜訊,第二小隊捕獲了大笑灰鯨兩條,大鯨長17米,寬4米,高2.1米,重22.5噸。
小鯨魚是大鯨魚的一半,這一下,魚肉是有的吃了,並且李佑賣鯨肉的價格很低,讓登州百姓開心的是,這一個過年,他們有肉吃了,不但有肉吃,齊王李佑還自己拿出了錢財給登州每一戶百姓發了三斤麵粉,讓這些百姓可以包一頓餃子吃。
雖然餃子餡是鯨魚肉,但是這樣也十分的夠美味了,一時之間,登州的百姓對李佑是感恩戴德,世界上怎麼會有這麼好的王爺,不但免除了自己這些百姓的賦稅,還給自己這些賤民準備了餃子。
瞬間,李佑的聲望也是達到了最高,登州百姓說到齊王,就沒有一個不豎大拇指的,可是登州百姓卻並不知道,他們心中的仁善王爺,其實也不是好人。
現在的李佑正沉浸在一個殺戮的盛宴之中。
看着眼前在海盜的老巢中繳獲的金銀器,銅錢,還有各種各樣的珍珠瑪瑙,李佑有些驚喜的道:「這些都是從一個小型海盜的老窩中繳獲的?」
原來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