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兄何故造反? 第七百四十章:江淵和杜寧的鬥法
金殿之中,江閣老長身玉立,面容堅毅沉重,口氣平靜中帶着一絲愧疚,其聲音迴蕩在殿中,久久未散。
應該說,這個時候江淵出面做出這樣的表態,是出乎眾人的意料的。
但是,細細一想,卻又在情理之中。
眼下的朝堂上,翰林學士一職最有力的爭奪者,無非是杜寧和江淵,方才杜寧率先出手,借都察院的東風,要將這件事情的影響擴大化,拖江淵下水。
要知道,翰林學士屬於清流官員,首重品行道德,一旦在調查的過程當中發現江淵的任何錯處,那麼,在這場爭奪當中,江淵便會立時出局。
就算是查不出來,調查本身其實就已經足以影響局勢,眼下眾臣之所以提議要儘快將翰林學士敲定下來,就是因為館選在即,不想繼續耽擱下去。
但是,調查一旦開始,拖延起來,哪怕是有個什麼捕風捉影的消息,也足以讓江淵難以洗清嫌疑,在這種需要儘快確定人選的情況下,江淵天然便落了下風。
應該說,杜寧這次的出招又准又狠,而且名正言順,將江淵逼到了死角,讓他只能坐以待斃。
然而,江閣老明顯也不是吃素的,反手一招,便將自己從這種尷尬的局面當中掙脫了出來。
如今的朝野上下,士林輿論,基本上都是對蕭鎡不利的,即便是都察院重新調查此事,蕭鎡依舊是最難擺脫嫌疑的,事情鬧大了,有可能蕭鎡能夠脫罪,但是,也有可能反而讓蕭鎡的處境更加困難。
畢竟,如今只是輿論上的壓力,蕭鎡也只是被暫時罷職,並沒有其他的處置,如果維持現狀,過上一段時間,蕭鎡說不定還有復起的可能,當然,大概率不能繼續呆在京城,而是會被外放到地方。
但是,一旦大理寺和都察院開啟了聯合調查,那麼,事情就算是鬧大了,這種正式的調查流程,必然會引起滿朝上下的關注,最後也必然要有一個清晰的結果,不能跟現在一樣不清不楚的。
可還是那句話,這麼多的讀卷官,個個都是朝廷大員,如果查出來,處置起來會很麻煩,如果查不出來,蕭鎡連最後的遮羞布都保不住。
這種情況下,江淵站了出來,替蕭鎡「求情」,從朝堂的角度來說,是在平息輿論,安撫民情,從道德上來講,在一眾指責蕭鎡的聲音當中,江閣老挺身而出,仗義執言,願意共同承擔責任,這才是清流該有的擔當。
如此一來,反倒是杜寧被將了一軍,他當然可以繼續堅持調查,從法理上來講,作為大理寺卿,他做的毫無問題,可是從情理上來講,便顯得有些咄咄逼人了。
而且,這個咄咄逼人不是對江淵,而是對蕭鎡。
作為有可能接任翰林學士的人,其他人指責蕭鎡也就罷了,但是在有江淵剛剛的舉動做對比的情況下,杜寧如果一再堅持,未免有落井下石,迫不及待想要攆人下去,爭權奪位的感覺。
在想明白了這一點之後,杜寧不由一陣為難,在旁觀戰的一干大臣,更是眸光閃爍,將目光放在杜寧的身上。
所以說,朝堂上為什麼要講資歷,就是因為,在朝堂上待的時間越久,見識過的事情越多。
就像現在,如果不是在旁看到江淵和杜寧的這些鬥法,老大人們不會知道,江淵這位平時在內閣當中無比低調的閣老,竟然是一個對人心如此諳熟,手段如此老辣且步步為營的大臣,這對於他們在場的每一個人來說,都是他們日後政治站位的寶貴經驗。
然而,事情還沒有結束,杜寧還沒有來得及反應,江淵便繼續道。
「陛下,事已至此,民間物議沸然,實在不宜繼續拖延,臣聞蕭學士府門前,已接連多日聚集士子,日夜謾罵。」
「臣固知朝廷徹查此事之心,但法理尚不外乎人情,蕭學士縱然有過,可到底也為朝廷鞠躬盡瘁,如今卻落得如此地步,臣身為同僚,着實於心不忍。」
「故臣懇請陛下寬宥,臣願替蕭學士承擔罪責!」
這話和剛剛的相比,顯然更進一步,當着滿朝上下的面,打起了感情牌。
這段日子,蕭鎡的日子的確不好過,在他府門外扔臭雞蛋的都有。
輿論之下,眾人自然是紛紛指責他,但是此刻,江淵將這番話說出來,不少大臣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