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兄何故造反? 第934章 清流的未來
第934章 清流的未來
應該說,對於官場風氣的革新,天子必然是早有腹案的。
這一點,在場的諸多大臣都有所預料,只不過,讓他們沒想到的是,天子提出的章程這麼激進。
先說對科道諫諍權的限制,明奏和密奏之制,雖然聽着輕鬆,但是實際上,卻無疑是動搖了官場上長久以來風聞奏事,諫劾合一的慣例。
毋庸置疑的是,這兩道詔旨傳到外朝去,即便是已經在小範圍內商定,但是,仍舊會引起軒然大波。
而除此之外,天子剛剛提出的三條措施,也件件樁樁,放到平常都足以引起朝局震動。
擴充科道的員額,雖然是暫時,但是這也是極大的恩賞了。
至於對六科十三道品秩的重新核定,雖然不算什麼大事,但也屬於更定典制的範疇。
如果說,這兩條還算是屬於施恩的範疇,不會引起太大的波瀾,那麼第三條,就真正是徹底的要讓朝堂上變了風雲了。
這涉及到整個官場流轉,甚至是各種出身地位高低的問題!
因為種種原因,清流科道,在朝堂上的地位非常高,屬於僅次於從龍之臣的出身,其限制嚴格,前途也十分光明,當然,競爭也很激烈。
二者雖被並稱,但是實際上,因為侍奉經筵,且和內閣息息相關,清流的地位,又一向高於科道。
所謂清流,廣義上指的是科舉進士出身的官員,狹義上,則是專指有翰林經歷的官員。
一般情況下而言,殿試之後,一甲前三名會被直接選授為翰林編修,其餘人再試之後,優秀者選為庶吉士,入翰林院觀政講讀,滿三年後散館,視其成績,第一檔授翰林官職,第二檔授御史或其他部院官員,第三檔授地方官職。
而且,有清流資歷,無論是到部院,還是到地方,都是可以酌情擢升的。
有經筵制度在,清流意味着簡在聖心,有庶吉士制度在,清流意味着最優秀的人脈關係,有內閣在,清流意味着最平坦的前途和靠山。
此三者,共同鑄就了清流在朝堂上的特殊地位。
但是,自從天子登基之後,這種情況顯然發生了改變,首先是聖心聖寵,經筵講讀,天子雖然從來不曾廢弛,但是,對於清流官員,卻從無優待,甚至於,在登基伊始,天子便曾下令,經筵講讀,止許翰林官員侍奉,其餘未授官之庶吉士,一律不得侍講經筵。
再往後,隨着王翱入閣,陳循調任工部尚書,高谷因過調任南京,蕭鎡出任翰林學士,這兩年下來,內閣從表面到實質上,都已經和內閣切割開來。
如果說還有什麼微弱的聯繫的話,那麼就是,內閣大臣還會輪流侍奉經筵講讀。
但是,自從太子出閣之後,內閣大臣便只剩下兼管翰林院事務的王翱仍舊侍奉經筵,其餘閣臣,輪流為太子講讀,如今儀銘上任之後,王翱也不再侍奉經筵,這二者的微弱聯繫,也就此切斷。
無獨有偶的是,按照往常的慣例,太子府官員,原本也該和翰林院官員相互兼任,但是,此次太子出閣,天子卻直接廢掉了這條慣例,令其互不兼任。
如此一來,翰林院沒了聖寵,也丟了內閣,剩下的,就只有一幫科考成績拔尖的同年故舊了。
但是,沒有了前兩者的加成,就剩下這玩意,有啥用呢?
不錯,能夠進到翰林院的,不乏一甲前三名的人物,最次的也是二甲前幾名的成績。
可問題就在於,這些庶吉士自己,本身也沒有官職啊!
成績再好,資歷再漂亮,總得要能夠兌現才有用啊!
現如今,清流面臨的尷尬局面就在於,他們引以為傲的清流資歷,已經難以兌現了。
從這個角度而言,剛剛被選入翰林院的這一批庶吉士,應該是最慘的,啥好時候都沒趕上。
至於天子剛剛提的所謂試職御史……
在場的諸大臣都有些躊躇,就連一向跟天子步調一致的王文,這回也有些猶豫,試探着道。
「陛下,朝廷向來沒有試職一說,此事若行,恐怕需要下廷議!」
將這兩年以來,天子對清流的種種舉措聯繫起來,事實上,天子的意圖已然非常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