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兄何故造反? 第1205章 迷霧重重
連綿的秋雨,總算是停了下來,雲收雨住,清晨的第一縷陽光撒在紫禁城的紅色牆壁上,為這座宮城鍍上了一層薄薄的金芒。
武英殿中,戶部的沈尚書例行的匯報着賑災的進度,近兩年以來,這基本上已經成了早朝上的保留環節。
「……今歲三月,畿南五府受蟲災,春蠶不育,致當地布帛價格保障,戶部議請遣右僉都御史一名,赴五府協理布價……易州知府劉秉安上稟,言六月初,易州多處有暴雨,間有冰雹,越二百餘里,有人畜受雷擊而死,乞請朝廷派員賑災……七月初,寧國府,池州府,安慶府分別上本,言當地有蝗災之患,秋糧受損,乞請朝廷蠲免賦稅……」
和前兩年一樣,今年的年景一樣也不怎麼好,當然,相對於前兩年來說,已經強了很多了,至少沒有再出現特別大規模的災情。
不過,各地陸陸續續的,也不斷報上來一些大大小小的災情,以至於每次上早朝,戶部都要佔據至少一半的時間,來匯報情況。
今天自然也不例外,聽着這位戶部尚書絮絮叨叨的說完了各地的災情和賑災進度,然後退了下去,不少大臣方才精神一振。
倒不是他們不關心朝事,而且這幾年下來,各地的災情太多,朝堂上的這些老大人們,都已經習慣了,當然,更重要的是,去年的幾樁大案,再加上剿倭大軍查抄出來的那些金銀財帛,着實是讓戶部發了一筆橫財。
至少最近,雖然災情不少,但是戶部的這位,已經沒怎麼哭窮了。
天災這種事情,非人力可以阻擋,對於朝廷來說,賑災賑了這麼多次,早已經是做熟了的事情,只要錢糧到位,並不算是什麼難事。
所以,地方上雖然仍舊不斷有災情出現,但是,朝堂上的這些大臣們,卻已經基本上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了……
隨着沈尚書退回班中,早朝才算是正式開始,首先就是吏部這邊,京察如今已經接近了尾聲,該轉遷升調的名單,也定了個七七八八,吏部的王尚書例行的稟奏了幾件不大不小的事,也沒有多說。
不過,隨着吏部這邊,倒是又出了幾個消息,一是漳州府的知府,天子選了一個馬上要致仕的老大人出任,原本,區區一個四品知府,應該是不至於引起朝臣們什麼反應的。
可一來這是漳州府,前些日子,戶部題請開展海貿,首個港口就準備開在漳州,可以說,接下來的一段時間之內,漳州府都會是關係到海貿這件國政的地方,自然會更受重視。
二來,朝中不知從何處傳出來的消息,說原本天子沒打算這麼快選任漳州知府,而此次事情的開端,其實是內閣大臣羅綺舉薦了一個人上去,所以吏部也選出了這麼一個明顯是過渡的人選出來。
換而言之,這件事情的背後,很有可能有朝中重臣在博弈,這可就不得不引起許多人的注意了。
消息的來源暫且不說,漳州府這件事,在朝中高層的圈子當中,不算是什麼秘密,所以,朝堂上的這些官員們各自找自己的門路靠山一打聽,就知道消息是真的。
除了漳州府這件事情,第二樁事,自然就是吏部侍郎俞山入閣參政,不過,相對而言,後者並沒有引起太大的波瀾,雖然有些人注意到,俞山是以侍郎的身份入閣的,並沒有按慣例加尚書銜,但是,這是遲早的事。
畢竟,皇帝之前的旨意擺在那,既然入閣了,加銜肯定是會有的,無非是晚一些而已。
而和俞山入閣同時公佈的,還有兵部職方司郎中叚寔升遷為左僉都御史的消息,接連三個人事上的變動一同公佈,即便是再遲鈍的人,也反應了過來,事情有些不同尋常。
想想這三件事情之間的聯繫,漳州府暫且不說,俞山和叚寔,他們都是剛剛離京的于謙的親信,再想起近段時間以來,朝中若有若無的風向,不少人頓時明白了天子的用意。
看來,于少保還是榮寵未失啊,雖然說再次被遣派出京,但是,朝堂上剛有一點風吹草東,天子就立刻做出了反應,可見對于少保的信重一如既往……
原本,這幾個消息雖然算是震動人心,可也最多就是議論一下,並沒有太多討論的餘地,畢竟,吏部宣佈的,是已經定論的消息,不是提名推舉,所以,眾臣雖然心思各異,但是,簡單議論了兩句,也便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