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兄何故造反? 第1276章 尾聲:東宮之爭(十八)
第1276章 尾聲:東宮之爭(十八)
南宮之事後,朝堂上下圍繞着儲位暗流涌動,對於前太子的攻訐也逐漸變多起來,而這一切匯聚的第一個爆發點,就是徐有貞的背叛。
因着這樁事情,俞士悅足足在宮外站了一個時辰,才最終得到召見,也正是在這次事件當中,于謙徹底亮明了他不願參與東宮之爭的態度,進而導致在此事之後,他們二人的關係開始真正疏遠起來。
事實上,當初俞士悅和于謙分道揚鑣,並不是因為于謙不肯扶保太子,朝政之事,各執己見很正常,以往的時候,在諸多朝廷大政上,俞士悅和于謙也有意見分歧,難以說服對方的時候,但是,他們二人都清楚,對方是秉持公心,為江山社稷着想,所以,分歧和爭執,並不會影響他們的私交。
之所以那一次會讓他們徹底疏遠,歸根結底是因為于謙不站隊的態度,東宮之事,始終是要有一個結果的,以于謙的身份,他不下場,固然可以穩坐釣魚台,但是,也會導致東宮之爭持續的時間更長,範圍更廣,而無論他是支持還是反對,都至少可以讓此事迅速有一個結果出來,儲位之爭鬧了這麼多年,雖然說一直被天子壓着,可對於朝廷來說,影響畢竟還是有的。
所以真正讓二人疏遠的原因,是俞士悅覺得,于謙不肯摻和此事,是在明哲保身,是為了遠離漩渦,而罔顧社稷利益,這一點讓他十分失望,所以才會和于謙漸行漸遠。
但是,事情發展到如今這個地步,當初的事情,顯然不是表面那麼簡單……
悶熱的夏季,窗外蟬聲陣陣,一絲微弱的風從窗戶吹進來,惹得燭火晃動,照出淡淡的人影,于謙沉默着,似乎是在考慮從哪開始說起,片刻之後,他抬起頭,道。
「仕朝兄,你有沒有想過,陛下說,要安排好兩脈皇子,此言何意?」
俞士悅皺了皺眉,沒想到于謙又繞了回來,沉思片刻,他搖了搖頭,道。
「大抵,陛下是想說,未來不論是哪位皇子登基,都要保護好另一脈皇子的意思吧……」
這話其實相當於沒說,但是,于謙卻點了點頭,道。
「正是如此,剛剛我便說了,當初陛下的這句話,我一直不能領悟其中之意,說句大不敬的話,陛下要廢太子,廢便是了,鎮庶人謀逆,沂王殿下身為其子,必受牽連,以此為由廢黜太子,並非難事。」
「即便是陛下顧念和沂王殿下的多年情義,只要擇一富庶之地,令其就藩便是,即便未來新君登基,沂王殿下遠在藩地,也不會對皇位有任何威脅,何來的安排好兩脈皇子?」
俞士悅眉頭緊皺,輕輕點了點頭。
這也是他,不,不僅是他,應該說是朝中眾臣一直以來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
不過……
「廷益你既然如此說,想必心中已有答案?」
這一次,于謙有些遲疑,但是片刻之後,他還是點了點頭,道。
「此事,我也是和大宗伯閒談之時,才偶然得知……」
「大宗伯?」
俞士悅有些意外,這事和胡濙有什麼關係。
不過,這次沒等他問,于謙便給出了答案,道。
「當時臨近年節,諸藩王進京朝見,我去禮部取新的冠服,和大宗伯閒談,他偶然說起,自從海貿開後,宗人府之事日重,陛下曾私下裏問起過他,說有意擇數藩王長留京中,遙領藩地,後來,被大宗伯給否了,此後,陛下便未在提起。」
「遙領藩地……」
俞士悅亦是朝中老臣,一下子就抓住了重點,腦中剎那間閃過了許多念頭,身子慢慢的坐直,道。
「難道說,陛下是想……讓諸皇子留京?」
遙領藩地並不算是什麼稀罕事,唐,宋都是這麼幹的,雖有分封,但是宗室皆居於京師附近,只按時領取俸祿,並不親自掌理藩務,這和大明一貫的制度並不相同,現如今,京中的岷王和襄王,算是常居京中,但是,卻不能算是遙領藩地,這二者之間有本質的差別。
所謂遙領藩地,事實上是一種制度,也即藩王只在名義上封於某處,但是實際上,封地內的所有事務都和藩王無關,仍然全權由地方官管理,說白了,遙領藩地下的封地,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