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兄何故造反? 第一千一百零二章:大本堂
俞士悅的預感是對的,天子在兵部一事上早有心意,打從那次召見過他們幾人之後,這幾日下來,便並未再找其他大臣商議,而是直接旨意發到了內閣,命兵部侍郎項文曜轉調南京戶部侍郎,兵部一應事務,暫由侍郎李實代掌。
應該說,這個消息算是好事,天子沒有將兩個侍郎都轉調出去,可以算是採納了俞士悅的建議。
但是,與此同時,這也印證了俞士悅的猜測,天子此次將于謙下獄,果然不是純粹的因為一時急怒而已,更重要的,怕是在藉此事,削去于謙的權柄。
否則的話,近來朝中從上到下,隱隱所動的風向,天子也不會置之不理。
于謙如今在兵部的威權太重,的確不是什麼好事,從這個角度來說,俞士悅並不覺得,天子要削權有什麼不妥,可問題是,他也不能確定,天子到底打算做到何種程度。
這種感覺,是自幾日前奏對時而產生的,很顯然,天子對他的考驗,是在考驗他在威權之下,還能否堅持自己的持正之心,而不阿諛奉承,這個考驗並不讓俞士悅過分憂慮,讓他擔心的是,隱藏在這個考驗背後的用意。
他隱約之間有一種感覺,那就是,天子在尋找一個弱化版的于謙!
一個能夠犯顏直諫,但是,又不會動輒犯上,固執己見的于謙,很顯然,俞士悅成了天子的目標。
這對於俞士悅自己來說,母庸置疑是一個很好的機會,于謙在朝中的地位權勢,說白了,有一半都來自於天子的信重,這一點,是朝野公認的。
俞士悅如今,雖然不是七卿之一,可他身兼內閣次輔和東宮詹事,早已經躋身到了重臣之列,若是能夠得到天子的信重,那麼,他在朝中的地位,必然會迅速攀升。
這是已經在于謙身上印證了的事情,但是,與之相對的是,朝堂上如果需要有一個新的『于謙』出現,那麼是否就意味着,原先的于謙,已經不再被需要了呢?
這個猜測讓俞士悅自己都覺得瘋狂,但是,卻又實實在在的讓他感覺,並非沒有可能。
在此之前,他雖然知道天子因此桉對于謙的品行有所懷疑,可卻未曾想過,可能會到如此地步。
因着這個想法的出現,俞士悅這幾日都甚是憂慮,直到這一日,懷恩又出現在了內閣當中……
「大本堂?」
看着面前的懷恩,俞士悅有些不可思議的重複了一遍,然而,懷恩卻依舊笑呵呵的,仿佛並沒有意識到,他剛剛說的話份量又多重一樣,道。
「不錯,陛下說了,諸皇子在大本堂受教,是祖制,洪武年間,諸王都曾在大本堂受教,只不過,因太宗,仁宗,宣宗等幾代先皇都子嗣單薄,所以,此制才日漸荒廢,如今,宮中皇嗣日漸興旺,自當重設大本堂,由翰林學士儀大人主講,諸位閣老輪番講讀。」
啊這……
內閣三人面面相覷,皆是一陣沉默。
這個道理嘛,的確不錯,太祖年間,皇嗣眾多,太祖皇帝設大本堂於宮中,教習諸皇子,待成年之後方許就藩,而到了太宗年間,靖難成功時,幾位皇子已然長成,也就無所謂什麼大本堂不大本堂了。
仁宗皇帝倒是皇子不少,但是,他老人家在位的時間太短,至於宣宗皇帝,就太上皇和今上兩棵獨苗苗,自然也就沒有必要,專門設上這麼一個大本堂了。
而如今宮中,皇嗣的確比前頭幾代多了一些,不過,這是因為出了兩個帝系,之前今上又曾下旨,命皇子公主一同讀書,所以,要重設大本堂,從表面上來看,也說得過去。
但是,這僅僅是表面上如此而已,要知道,如今宮中的皇子公主,加起來雖然不少,可適齡讀書的,卻不算多。
太上皇那邊,除了太子殿下之外,便只有一個榮王朱見清,天子這邊,更是只有徽王朱見濟,除此之外,便是幾位公主,今上的長女固安公主,太上皇長女重慶公主,次女嘉善公主,三女淳安公主,四女崇德公主,滿打滿算,加起來也就攏共七位,而這其中,多數還都是皇女。
即便是不談皇子皇女之分,以如今這幾位的年歲,宮中的小學堂,完全是足夠應付的,要重設大本堂,不說是完全沒有必要,但是至少現在來看,並沒有那麼緊迫。
更重要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