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兄何故造反? 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天子的權術觀
兵部四清吏司,其中三個,都是于謙的人。
洪常為武選司郎中,掌衛所武官選授、升調、襲替、功賞核定,其地位和吏部的文選司相差仿佛,堪為兵部職權最重的部門,同時,武選司也是兵部鉗制五軍都督府最核心的手段。
其次便是職方司郎中叚寔,職方司掌輿圖、軍制、城皇、鎮戍、簡練、征討諸事,看似只是一個負責保管輿圖的部門,可實際上,職方司的職能,某種意義上並不亞於武選司。
武選司負責的是武官的升遷轉任,而職方司除了保管輿圖之外,其最重要的職能,就是管理各地的屯田,可以說,是整飭軍屯這項大政中的核心部門。
再往後則是方杲,武庫司郎中,和前兩者相比,武庫司尋常時候起到的作用並不大,但是,地位卻同樣重要,因為武庫司負責保管戎器、符勘、尺籍,負責武學、薪隸諸事,換而言之,作為兵部最核心權柄的調兵權,實質上負責的部門,便是武庫司。
大軍出征的武器後勤,調兵所用的符牌堪合,具體經手的,都是武庫司。
這三個清吏司,可以說,基本攬盡了兵部所有重要的職權,而這三個人,當初都是于謙推他們上位的,反過來說,他們實際上才是于謙能夠真正控制兵部的根本所在。
如今于謙對兵部放手不管,新的兵部尚書上任之後,可想而知,這幾個人的日子不會好過。
誠然,無論是俞士悅還是于謙,在朝中都並不結黨,但是,不結黨並不代表沒有自己的派系人馬。
至少目前在朝中,大多數人都將洪常三人視為于謙的嫡系,于謙就這麼走了,將他們幾個晾着,任由他們被新尚書為難,之後在朝中,難免會受人議論。
說白了,這幾個人當初是為于謙衝鋒陷陣的,不管怎麼說,于謙總該顧及一下他們的處境……
俞士悅的問話,倒是讓于謙沉默了片刻,不過,也只是片刻,他就搖了搖頭,道。
「這段日子我在兵部交接事務時,已經囑咐了洪常他們幾個,讓他們用心辦事,好好配合王九皋,這幾個人,能力都足夠,品行也是上佳,王九皋驟然到了兵部,熟悉部務,也總需要一段時間,只要這段時間,洪常他們不出什麼么蛾子,想來王九皋也不會太過為難他們。」
「畢竟,天子讓他過去,就是不想兵部的正常運轉受到影響,要是他真的急於清除異己,那麼,鬧出亂子來,耽擱了政務,要挨責罰的,可是他自己,我想王九皋不至於如此不智。」
說着話,于謙眸色動了動,道。
「我聽說,天子中旨特簡,讓孫原貞入閣了嗎?」
這話一出,俞士悅的臉上頓時多了幾分笑意,道。
「你也看出來了?」
當時聽到孫原貞這個名字的時候,俞士悅就覺得耳熟,後來回府之後,他特意查了一番,後來發現,這位孫大人,的確如他所料,是位諳熟軍務的大臣。
土木之役剛剛發生的時候,朝野上下人心惶惶,地方上也躁動不安,有人趁此機會起兵作亂,當時,負責剿亂的,就是這位孫大人,最終不僅順利平叛,斬俘賊首,追回被掠百姓金銀之外,難能可貴的是,不用大刑,而是對投降的亂民以招撫為主,向朝廷上本,保住了數千人的性命。
更重要的是,孫原貞並不是那種僅僅為了賺個好名聲而罔顧後果的人,他有仁心,肯招撫這些作亂的百姓,但是同時,也很清楚這些人在地方上是巨大的不安定因素。
因此,在招撫這些人之後,他一方面將其中有聲望之人遷出原地,另一方面,上奏朝廷,改變當地原有的建制,將作亂人數較多的幾個縣,重新析分,建官置戍,順利的平息了當地的匪患,也因為他的諸多措施,原本被招撫的這些人,也並沒有再起亂子。
單着一點便可看出,孫原貞的能力出眾,只不過,他的缺點也是明顯的,那就是,和之前的王翱一樣,久在地方,雖說入仕之初,曾在禮部任職,但是,那已經是十幾年前的事了,如今重回京師,怕是要花上一段時日來熟悉朝局了。
也正因如此,俞士悅對他並不算熟悉,但是,他後來查過孫原貞的履歷和交遊之後,發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地方。
那就是,這位孫大人,不僅僅是在軍務民政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