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天之世 第七百六十六章:流血與犧牲
朝歌位於河內郡的東部,與魏郡相連,就在如今漢軍佔據的黎陽渡口正西面,百里左右的距離。
向北可以直達湯陰,湯陰在黑山之東,也是河內郡東北部最大的城邑, 因為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對於冀州而言極為重要,袁紹在這裏一向是屯集重兵防備。
自湯陰起,北可至魏國的都城鄴城所在之處,南可控制河內郡、黎陽等渡口。
就在湯陰城的東南面,修築着一座小城,名為「邶」。
這座城池橫陳在黎陽通往北地的路上,如果敵軍渡過了黎陽, 想要進攻北方, 那麼絕對無法繞開這一座城池。
邶城就如同一根尖刺一般紮根於咽喉的位置, 如果袁紹不太過於自信於黎陽等渡口的防禦,在邶城屯上三千餘人左右的部曲,那麼也不會到眼下這樣不可收拾的局面。
只是這個世界上從來沒有如果,也沒有後悔藥可以吃,事情已經發生,那麼便無法再改變。
袁紹自以為黎陽渡口一線的防禦固若金湯,還在沉浸於東郡之戰戰勝之後的自傲,卻沒有想到漢軍進步的如此之快,而且暗藏了拋車這樣的大殺器。
漢軍的第一場渡河戰,是進攻的黎陽渡口的西南方延津渡。
在延津的渡河戰中,漢軍水師直接強行佔據了北岸的一處灘頭,然後用拋車輕而易舉的便擊潰了黎陽的外圍防線,隨後其精銳的步兵在許諸的帶領之下在不到一個時辰的進攻之下,便徹底擊潰了黎陽的守軍。
漢軍的水師添置了大量作為運輸的船隻, 再沒有搭建浮橋的情況之下, 強行用運輸船渡河。
劉備帶領着幽州騎其中有近半都是通過了船隻運送渡河, 再渡河過後, 前來支援黎陽渡口的烏桓騎兵被其輕而易舉的擊潰。
邶城城防本來健全,雖說有拋車這樣的大殺器存在,但是只要邶城有三四千的守軍,便可以頂住第一波攻勢。
當頂下了第一波攻勢之後,點起狼煙,湯陰便能知曉出現了敵情,而後鄴城便可以通過湯陰源源不斷的向着邶城派遣援兵。
這一次漢軍的進攻,完全的打在了魏軍防守的薄弱點之上。
許安打過了這麼多場戰,他很清楚問題的所在。
魑魅在和繡衣使者的交鋒完全是處於了下風,魏軍的部署完全就是透明。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孫子兵法之中有這一句話,而在真正在此時將其發揚光大的卻是許安。
許安建立了鷹狼衛,用實踐告訴了天下,什麼叫做情報戰,什麼叫做真正的知己知彼。
當初的進攻涼州之時,涼州早就在鷹衛的滲透之下千瘡百孔,還有涼州本土的世家豪強作為內應,戰爭一直在許安的引導之下進行, 十餘萬涼州軍因此兵敗高平川, 後面進攻中州、益州也是如此。
從鷹衛遞送而來的漢軍的進攻路線來看。
漢軍一直都是弱到強,從最薄弱的地方發起進攻。
袁紹在黎陽渡口屯集了重兵防守,卻是沒有起到半點的作用,黎陽渡口在其他渡口被攻佔了之後成為了一支孤軍。
鎮守黎陽渡口的正是袁紹麾下的大將高覽,這也算是不幸之中的萬幸。
在收到東西兩方不遠處的渡口被轉瞬之間攻破了之後,高覽當機立斷以騎軍殿後掩護,帶領大軍直接撤離了黎陽渡,回撤到了繁陽,穩住了局面,使得黎陽一線的魏軍不至於全線瓦解。
很多潰敗之後的魏軍也因此不至於離散,大軍未潰的情況之下,很多戰敗的魏軍殘部也撤離到了繁陽,高覽也因此收攏了上千名殘兵。
自中州長安到河內郡的朝歌相距約有一千四百多里。
從軹關陘的箕關到朝歌有六百里,這六百里,要經過是河內郡魏軍的控制區。
軹關陘以西,是太平道控制的疆域,而軹關陘以東便是魏軍的控制區。
一旦進入了河內郡,明軍的行蹤將會徹底暴漏,就算是於毒帶領的太行明軍能夠迅速擊潰河內郡的守軍,將河內郡的大部分地方攻佔,也沒有辦法掩蓋行蹤。
大軍出征,其行蹤很難完全掩蓋,尤其還是在敵人的地境之中行軍。
許安看着桌面之上的輿圖,用筆在其上繪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