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天之世 第八百三十七章:災荒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大明曆四年(197年),八月七日。
冀州,安海軍港。
安海軍港內設駐軍五百人,留一曲守衛,設安海校尉一人。
此時的安海軍港已經完全戒嚴,港口內的街道四下站滿了守衛的軍卒。
就是軍港旁邊的集市,此時也是沒有了多少的人氣,來往的路人也少了許多。
安海軍港修建之前這裏不過是一座小漁村。
而在修建安海軍港之時,因為軍港修築需要人工的原因,這裏也慢慢的形成了一座小集市。
畢竟明庭徵發徭役,招募工人是要給錢的,不像是漢庭那般是強征徭役,免費做工。
有了富足的錢,便會有相應的消費能力。
明庭也沒有打壓商業的發展,於是走夫販卒便開始向着這邊趕來,慢慢聚集在了一起。
等到安海軍港修建完畢,這裏也成為了一處重要的集市。
這裏的集市建立之後,也成為了周圍屯所、聚落之中的鄉民交易往來的場所。
河北之地經歷過了公審之後,世家豪強的土地幾乎被全部收歸於國有。
許安便效仿之前在并州、中州的舉措,同樣實行屯田制。
當然也跟隨着冀州本土的情況修改了一些不妥當的地方。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次的修改不是許安提出來的,而是戶部尚書傅祁提出來的。
而他提出來的這一建議,便引用了許安之前所說的話,因地制宜的制定和修正措施。
看似是小的舉措,但是還是讓許安感到頗為激動。
因為一直以來,許安都在鼓勵開拓、革新的精神。
簡而言之。
「災荒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漢武帝時期,董仲舒提出了「天人感應」。
即,天和人同類相通,相互感應,天能干預人事,人亦能感應上天。
若是天子違背了天意,不仁不義,天就會出現災異進行譴責和警告。
如果政通人和,天就會降下祥瑞以鼓勵。
而侯漢武帝「獨尊儒術,罷黜百家」。
兩漢數百年時間,使得「天命說天人感應」為眾人所信服。
因而各地一旦出現天災,輕則官員罰俸,天子守禮,重則三公去職,天子自審。
儒家思想有好的也有不好的,隨着其不斷的發展,其也越發趨向於保守,被保守勢力所亂用,修改。
到後面的朝代,甚至主動放其疆域,對於變法畏之如虎。
許安想做的,就是將如今現有的儒家思想,轉變為經過了修正後的太平道思想。
而許安在修正的時候,將「災荒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加入了太平道思想之中。
這句話其實是取自宋時變法的王安石,不過其中有一句不同,王安石說的是「天變不足畏」。
原意是自然界的災異不必畏懼,這是對當時有人用各種所謂「天生異象」的奇談怪論來攻擊新法的回應。
不過改成了災荒不足畏,其實也只是口語化,並沒有多大的影響。
而且此時許安自己也宣稱明國如今就是天命,這是明國的根基,也是之後千秋的根基。
天命的解釋權,不能夠再由那些儒生文士來把持,天命的解釋權將有大明帝國的道政府來把持。
無論後世如何發展,華夏永遠都將會是天命之國,許安要的就是將這一天命之國的想法根植於尋常百姓之心中。
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即,前人制定的法規制度若不適應當前的需要甚至阻礙社會進步,就要修改甚至廢除。
因為改革而因此引來的流言蜚語也不需要太過於顧慮,因為只要是改革,便一定會觸及保守派的利益。
戶部尚書傅祁是閻忠的好友,他和楊績、龐渤三人是最高加入太平道中世家出身的人,完全是因為相信閻忠,攜帶家小搬遷到了并州,而後當許安入主長安之時,家眷也跟着遷到了中州。
傅祁的年齡其實比閻忠還要大,而且也是四人之中看起來最瘦弱的,不過實際上他的身體卻是四人之中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