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之父 章265 俠之大者、萬古流芳
「……《射鵰英雄傳》中,金梁所虛構的很多人物可與歷史人物比肩,甚至可以凌駕於歷史人物之上。這樣的寫法,其實是每一個小說家的內心深處的**那種重構歷史的野心與夢想。雖然郭靖堪稱是目前為止武俠小說人物中影響最大的一個男主角,但我個人卻對郭靖很不滿意,因為過於完美,完全是金梁自己極端理想化的yy產物,是反傳統俠文化的極端存在。如果將來有什麼武俠英雄人物品評榜的話,我認為四個字足以形容:無可置評……」
「……在金梁小說中,行俠仗義似乎是所有英雄俠士不言而喻的事情,很有點『原善』的味道,但對於為什麼要行俠仗義、如何行俠仗義其實是存在很大悖論的。《射鵰》中,郭靖同樣遇到了這種『精神危機』,以至於『翻來覆去的想着,越想越是胡塗。』丘處機給他解道,但丘處機武學修為不夠,郭靖並不信服,後來被師父洪七公的一番『義正詞嚴』的棒喝所驚醒,從而成長為一代大俠。然而,如果我們細究洪老叫化的一番話:『老叫化一生殺過二百三十一人,這二百三十一人個個都是惡徒,若非貪官污吏、土豪惡霸,就是大奸巨惡、負義薄倖之輩。老叫化貪飲貪食,可是生平從來沒殺過一個好人。』其中大有疑問,每個人殺人都理由,都認為對方是惡徒、該死之輩。但誰有權力作為審判者,缺席的審判無法令人信服……」
「……至於乍一聽很厲害的『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從解構主義的觀點來看,沒有什麼大詞是不可質疑與天經地義的。一切所謂的『確定不移的客觀事實』的背後都有統治者的影子。我們都曾經經歷過為國家為人民的利益而犧牲小我的宣傳時代,到頭來只是一場噩夢……」
「……理想本來是美好的。它是一種愛,對人,對生命的愛。這種理想有理由為人們所信奉,然而當一種為理想而獻身的行為被作為生命的最高意義而被提倡時,人、生命往往成為一種手段而存在。在這樣的一種追求理想的過程中,每一個人,每一個個體自身卻沒有價值和意義。當犧牲者被作為榜樣提倡時,無疑是在昭示更多的追隨者。『經死亡之路踏入黃金牧地。』這樣,理想漸漸成為須不斷用生命填入的無底黑洞。死亡成為理想的必經之路……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其實就是一劑披着養生外皮的迷幻湯,許諾國家神話的道德紙冠,讓每個人不斷奉獻寶貴的生命,為所謂的武俠江湖正義鞠躬盡瘁,意為『嘔心瀝血竭盡全力,貢獻出自己的一切』。在這裏,作為個體的個人已經完全不重要,國家和人民成為終極目的。處處洋溢着『多難興邦』的空頭豪情,『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自我譬解……」
「正所謂:俠之大者,本是心魔;為國為民,更是虛妄;法尚應舍。何況非法。」
司浩然本來就是網絡上赫赫有名的大公知,而自嶺南大學副校長的職務上退下後,更是愈發跳脫。漸漸朝着無國家無政府主義者的路子上走去,反倒聚斂了相當數量的鐵杆擁躉。最後搖身一變,乾脆成為了嶺南新文化運動的領軍人物。
他的這篇文章洋洋灑灑萬言。保持着他一貫的犀利檄文風格,字字刀槍、句句徹寒,刊載出來以後,頓時引起了巨大的反響!
南主任趁勢而為,狠狠發力,一眾親南國廣電系的學者媒體人和職業黑子紛紛跳出,狐假虎威,跟在司浩然身後一起批駁「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然而,是非曲直,人心自有公論。
現代社會已經遠遠不是幾個所謂權威級專家跳出來說一說,民眾就乖乖奉為真理教科書的年代,所以這股黑風剛剛捲起有擴大趨勢,以十倍百倍計的支持者便更加洶湧地反撲回去。
第一個慨然發聲的還是著名歷史學家、首都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歷史講壇」主講人之一的廖翎傑,老先生連夜疾書,次日便在《首都日報》發表《為國為民,究竟是誰的心魔與虛妄?》的反擊文章。
一個《首都日報》,一個《南國周刊》,一北一南,皆是國內影響超一流的報紙期刊,連標題起的都是撕破臉式的針鋒相對,可見老先生內心之激然不滿:
「……『為國為民,俠之大者』絕非反傳統的虛妄,更不是作者的心魔妄想,恰是金梁對傳統俠文化最大的創新與超越。俠有大小,義有輕重,傳沖俠文化多囿於小俠小義中。遊俠、豪俠主要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