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啟大明 第十一章 日久見人心(十四)
還沒過孫太后的尾七,只過了十天左右,英宗就很有點擔心,因為士大夫階層對於丁一封郡王,絕對是喜見樂聞的!過了尾七,到時那些士大夫階層不知道又要玩什麼把戲。∴所以三七一過,恰好江浙和福建那邊的奏摺上來,說是有倭自海上來,殺了幾條村二十餘口。
當地軍所軍戶又不堪戰,福建那邊還好些,衛指揮使指派了一名千戶去平倭,那千戶帶着數十家丁,又領了三四百正軍,總算斬了兩個倭賊,把其餘倭人趕下海去;江浙那邊就有些不堪,衛所派了個百戶,領了五六十軍戶去,結果死傷十數人,報上來是說將倭賊驅走,但一個首級的斬獲都沒有,明顯就是被倭賊殺傷了十幾人,然後就潰散了,等到再派人去,看見倭賊搶夠走了,就這麼報上來。
英宗就着這摺子,便趁機發了一通脾氣,說是倭人敢入華夏行刺,豈有此理?
便又鬧着要帶兵親征。
于謙和陳循那一班大臣,是真的當場就給他跪了。
這土木堡玩一出大的還不夠麼?再來一回,是要把這大明折騰散架?
結果丁一出來說道:「臣自請代天征倭。」那些大臣才回來神來,敢情這兩位是要合夥去說評書,一個包裹接一個包裹的抖啊!不過英宗土木堡之役,着實太過「英明」,「英明神武」到就連于謙都怕他了。諸部閣大佬,石瑁這最愣的,都在那裏死勸着英宗。這當口丁一跳出來,作戲也好。真心也好,諸位大佬是不從也得從。
儘管明知倭人行刺是扯蛋的事。但太后臨終就這麼說的,也不只是於、陳兩位聽到,邊上太監、女官,包括忠國府出來護衛車駕左右的警衛團士兵都聽着,事後還弄出一個梳着倭人髮式的首級,所以也沒法去跟英宗說別借題發揮了。
「忠國公本是太后義子,又知兵,代天征倭,臣以為。善!」王翱當即就站出來表態了,他是怕了英宗,按着土木堡御駕親征的規模,諸部尚書都要隨駕,別說出海風浪惡,要跟丁一出戰,王翱真逼到不行了,咬咬牙還是敢拼一把;跟英宗去?那還不如回家就自己了結,還能落個入土為安呢!
王翱一附議。石瑁便也附議,陳循看着丁某人頗有深意的表情,不禁打了個冷顫——王文和石亨那事,要說他身為首輔完全不知道。那是不可能的,但他卻是沒有給丁一傳報一聲,丁某人要是跟他來個秋後算帳。這可就有點麻煩,儘管咬不死他。但被丁一攤上,誰知道這廝會不會再於軍中弄個亡命徒出來。象殺石璞一樣把自己結果了?
所以陳循想了想,也附議了。
于謙自然品出味道,知道英宗為什麼要在這時節來發狂。
不過人心總是肉長的,在兵亂之前的幾天,丁一就派了一個排的警衛,在于謙左右鄰舍住下,明確告訴他,只怕會有亂起,不論到時于謙要力挽狂瀾也好,還是保護家眷也好,總是要人手,所以派這些人去護衛他。
于謙也是人,也會感動的,這學生對他是真心不錯的。
想想一個月後來議事,看起來丁某人封郡王,只怕是跑不了。
一個是太后遺旨,一個是丁某人這功績也絕對沒話說。
還有一個就是士大夫階層可不知道丁一還有一步暗棋,諸王海外就藩的後手在等着,所以士大夫階層肯定巴不得這麼幹,這樣丁一老實去當豬,被圈禁,不要來搞什麼官紳一體納糧出役之類的東西,所以他們也會極力促成此事的。
而且說到底,這諸王海外就藩,到底推不推行得了,于謙也知道,是末知之數,所以覺得儘管荒唐,但這也是他這弟子,唯一得以脫身的機會,所以也點頭道:「若是諸公以為可行,老夫便也附議。不過如晉,你須知,此去許勝不許敗,必要揚我國威才是。」
「學生省得。」
「不許托大,多點些兵馬,雲遠那邊六個陸戰旅,依老夫看,盡數調了去!」他本想讓丁一把鎮守兩廣的第四師也調去,但想着這樣吃相也太難吃了,才算作罷。他的意思很明顯,就是:趁這機會,能帶多少兵走,就帶多少兵走,去海外為王為霸吧,再回來,就要被當豬圈養了!
于謙是把事情看得很透了,英宗還說要立憲呢,從南宮出來,怎麼就不提了?與其寄望不知英宗能不能下得了決心的諸王海外就藩計劃,不如帶着使熟了的兵,船堅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