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鼎1617 第七百九十一章 那一槍的風情!
更新:04-05 07:48 作者:猛將如雲 分類:軍事小說
颶風起於青萍之末。看小說網 www.kanxiaoshuo.net上海的戰事也是如此。
在明清雙方你來我往的攻擊之下,面對着宏武軍依託水網港汊修建的工事,清軍每一次進攻都是以丟下數目不等的屍首、傷兵而宣告結束。
既然不能野戰殲滅宏武軍,那麼清軍便轉化了思路。你宏武軍會修碉堡築炮台挖長壕,我大清兵馬就不會?你宏武軍依靠河湖港汊交通往來運輸便利,我們便沒有船隻?你宏武軍會在河流上修建木柵欄架設炮火來控制河面,我大清兵馬便不會在河流轉彎水流緩慢處狹窄處修建木柵欄,在木柵欄後面填充砂石木料,將它們修成木城,木城上架設火炮用來封鎖河道?
一時間,雙方的戰事展開便是從長槍大戟火炮對轟的野戰大軍對決,便成了依託堡壘對抗堡壘,以堡壘為核心,展開爭奪與守衛的鬥爭。反正博洛手下有的是投降的綠旗兵兵馬,不用發愁沒有炮灰可供揮霍。打光一營再上一營便是,頂多花些銀子,把積欠的軍餉給帶兵官補齊就是。
自從多鐸領着千餘正白旗滿洲兵馬一路南下,沿途望風而降的明軍官兵以數十萬計,為了指揮便利,由皇父攝政王多爾袞頒佈旨意,明確了這些新附軍的旗號、編制、糧餉制度。
本來,多爾袞打算將老爹努爾哈赤的願望達成,以這些新附軍為基礎,再以自己兄弟的兵馬為骨幹,重新弄出一個黑旗或者別的顏色,湊足五色十旗。但是,卻遭到了各旗漢軍將領王公們的強烈反對。就連平西王吳三桂也表示了強烈不滿。
原因嘛,也是很簡單。
漢軍各旗都是以關外歸附的漢人和入關劫掠的漢人為基礎組建的,他們有了旗人這個標榜着自己資歷身份的標籤之後,自然不願意讓這個標籤褪色貶值。嗯,好比說同樣是漢那個奸,一個說老子是59年從山南出來的。另一個鄙視道老子是53年從朝鮮回到民國的。這兩個人自然要鄙視改革開放後特別是建國四十年之後投奔到燈塔的那些人。典型的公交車心態,上了車的人,自然要衝着車下面的人叫罵,擠什麼擠,等着!
於是,這些新附軍便只能打起了綠色軍旗,暫時稱為綠旗兵。地位嘛,比平西王吳三桂的兵馬還要低一些,誰讓他們是進關之後才歸順的?
旗號是綠色,編制也改了。原先明軍的編制就一個字,亂!營伍混雜。一會是衛所制度,一會是營兵制度。一會又是衛所和營兵制度混用,衛所給營兵提供兵員和糧草。嘉靖年間開始是五人為一伍,二伍為什,三什為隊,三隊為哨,五哨為總,五總為營。後面戚繼光改為十二人為一隊,三隊為旗,三旗為局,四局為司,二司為部,三部為營。
多爾袞將歸降的兵馬按照鎮、協、營、汛四級編制起來,以營為基本單位。每一營大體有五百到六百人,馬隊和炮隊營不同。大體官職設立鎮為總兵,協為副將。營為守備。當然,這對於那些投降將領來說不算是什麼事,按照人頭和兵器馬匹實力嘛!大不了咱們抓壯丁拉人頭就是了,亂世年間,想吃軍糧的人大把大把的。
這就要談一下糧餉制度了。不得不說,清軍入關之後,那些之前一觸即潰的前明軍之所以一夜之間變得如狼似虎,並不是剃了頭有戰鬥力加成,他們更沒有三查三整和訴苦運動的助力,而是較為充足的糧餉供應。
御製餉章規定,各鎮馬兵月給餉銀2兩,步兵1.5兩,守兵1兩。馬、步、戰、守各軍每名月支餉米5斗。後來改為淮河以南月給米5斗,淮河以北月給米3斗面2斗。然後每馬一匹,冬春兩季月支豆九斗,草三十束(每束4.2kg)給鹽巴若干。
博洛手中有南下渡江之後在江南各地劫掠而來的銀子,自然不會擔心軍餉不足。不過,對他手下的這些綠旗兵,他還是留了一手,基本上扣兩個月的軍餉在手,只有你上陣作戰打得兇猛頑強的,本王才照數發給,然後還有補充兵丁保留編制的好事。不然,你就等着你這一營人馬打完了之後領取欠餉回家啃老米飯吧!
隨着工事的日趨完備,雙方逐漸把注意力集中到炮戰和排槍對射上,經常出現雙方隔着河流用槍炮猛烈交火的情況。但是,這種消耗戰,恰恰中了李華梅、李華寶姐弟的下懷。他們最不缺的就是物資。如今,背靠着大海,面前又是河流密佈的水網地帶,清軍兵馬再多也施展不開。漸漸的,清軍的物資,特別是火藥炮